白花牵牛
白花牵牛(学名:IpomoeabifloraPersoon),一年生草本。茎缠绕或平卧,被毛。单叶,互生,具叶柄,卵形,叶基心形,叶尖渐尖形,全缘,叶两面具稀疏粗毛。花腋生,近无梗,花冠筒形至漏斗形,白色,果实为瘦果,球形。花期春至夏季
- 拉丁名
- Ipomoea biflora (L.) Persoon
- 别名
- 白牵牛、网仔藤、猫牵牛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茄目
- 科
- 旋花科
- 种
- 白花牵牛
- 亚科
- 云实亚科
- 族
- 紫荆族
- 属
- 牵牛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白花牵牛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海滨或海边之低海拔空旷地,林缘适合其生长,几乎全年开花。茎基纤细,缠绕或平卧,被毛。叶为单叶,互生,具叶柄,叶广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全缘,长3-8厘米,宽1.5-6厘米,纸质。两面光滑或略有短细毛茸。3-9月开花,花朵腋出,1-3朵簇生,花萼革质,花梗较叶为长;花冠筒形至漏斗形,白色,花径约2厘米;雌雄同株,萼片卵形,雄蕊5枚,花丝极不等长,基部有毛,子房无毛。蒴果,径约0.5-0.7厘米,阔卵圆形或球形。种子淡褐色至灰色。
分布范围
台湾全岛低海拔山野及荒地皆有分布,嘉义以南县市尤多,各离岛上也十分常见。海滨或海边之低海拔空旷地,林缘适合其生长,几乎全年可见开花。
原产地:台湾、热带亚洲、澳洲、非洲
主要价值
绿化观赏用:耐光照、可栽培供观赏。
药用:种子:利尿泻下,化痰消肿,杀虫攻积。
-
茑萝
形态特征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无毛。叶卵形或长圆形,长2-10厘米,宽1-6厘米,羽状深裂至中脉,具10-18对线形至丝状的平展的细裂片,裂片先端锐尖;叶柄长8-40毫米,基部常具假托叶。花序腋生,由少数花组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大多超过叶,长1.5-10厘米,花直立
-
长裂旋花
形态特征旋花(原变种)Calystegiasepium(Linn.)R.Br.var.sepium多年生草本,全体不被毛。茎缠绕,伸长,有细棱。叶形多变,三角状卵形或宽卵形,长4-10(-15)厘米以上,宽2-6(-10)厘米或更宽,顶端渐尖或锐尖
-
三齿鱼黄草
产地分布我国不产。分布热带非洲,马斯克林群岛,热带亚洲自印度东部、中部、南部,锡兰,东至马来西亚。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
-
鲜黄花薯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中间鳞蕊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黄伞白鹤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三色旋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攀援上升;叶狭矩圆形至匙形,先端钝圆,具柄,全缘;颈短族生,花稀疏,聚伞花序单生。花冠钟形或漏斗形,蓝、红色,边缘白色,喉部黄色,一年生,茎直立或攀缘上升,分枝多而下垂,红花黄心、蓝花黄心两分色,花喇叭状,高20㎝,花径5~6㎝,3~5月播种,花
-
野地菟丝子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白飞蛾藤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分枝长,缠绕,密被贴生灰白色长柔毛。叶宽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锐尖或骤尾状渐尖,基部为宽而深的心形,叶面或多或少密被贴生丝状小长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小长柔毛,掌状脉基出,7条,两面明显;叶柄长4-6厘米,上面具槽,被灰白色小长柔毛;苞叶与
-
蒙自飞蛾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