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球兰
毛球兰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Tetrastigma tonkinense Gagnep.
- 别名
- 野胡椒,藤子毕拨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葡萄科
- 种
- 绿玉藤
- 亚科
- 黍亚科
- 族
- 高粱族.
- 属
- 崖爬藤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毛球兰相似植物
毛球兰基本信息
学名HoyavillosaCost.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捩花目Contortae
萝藦科Asclepiadaceae
马利筋亚科Subfam.Asclepiadoideae
牛奶菜族Trib.Marsdenieae
球兰属Hoya
球兰组Sect.Hoya
形态特征
粗壮附生藤本;茎直径6-8毫米,具长柔毛。叶长圆形或长圆状近方形,长8-10厘米,宽4-5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圆形,叶面被黄色长柔毛,叶背更密;侧脉约7对;叶柄长1.5-2厘米,被长柔毛。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多达20朵以上;花序梗长5-7厘米,被长柔毛;花梗长1厘米,被长柔毛;花萼裂片外面密被长柔毛,顶端钝或略作锐尖;花冠裂片三角形,长和宽均4毫米,内面被柔毛;副花冠裂片的外角极厚,圆形或钝,上面凸起,下面中空;花粉块两端圆形,边缘透明。蓇葖短圆柱状,长9-11厘米,直径4毫米,外果皮密被黄色茸毛;种子线状长圆形,长5毫米;种毛淡黄色绢质,长约2厘米。花期4-6月,果期9月-翌年3月。
产地分布
产于贵州、云南和广西。生长于海拔400-600米山谷、疏林下岩石上。分布于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叶供药用,可治跌打损伤。
-
白避霜花
门中文名:白避霜花门英文名:Pteridophyta纲英文名:Filicopsida目中文名:真蕨目目英文名:Eufilicales科中文名:紫茉莉科科拉丁名:Nyctaginaceae属中文名:
-
小孔颖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丛生,极纤细,下部分枝或不分枝,高10-15厘米,具2-4节,节上被柔毛。叶多基生,叶鞘短于节间,松弛包秆,无毛;叶舌膜质,先端钝圆,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8厘米,宽1.5-2毫米,上面稍粗糙,下面疏生疣基细毛。总状花序长1-2厘米,1-3枚呈指状排列于
-
褐毛蓟
基础信息学名CirsiumfuscotrichumCh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
-
龙眼柯
形态特征叶略硬纸质,卵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3.5厘米,顶部长渐尖或尾状突尖,基部楔尖,沿叶柄下延,全缘,或有少数叶的顶部边缘浅波浪状,中脉在叶面稍凸起,侧脉每边7-10条,至叶缘急向上弯,彼此不连接,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隐约可见,干后叶面及叶背侧脉均红棕色或
-
匍枝毛茛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簇生多数粗长须根。茎下部匍匐地面,节处生根并分枝,匍枝毛茛部真立,高30-60厘米,粗壮,中空,有纵条纹,通常无毛。叶为三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叶片宽卵圆形,长与宽为3-9厘米,小叶有长0.5-3厘米的小叶柄,3深裂或3全裂,裂片菱状楔形
-
神农青冈
学名:Cyclobalanopsisshennongii(HuangetFu)Y.C.HsuetH.W.J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Fa
-
锈叶杜鹃
锈叶杜鹃基本信息学名RhododendronsiderophyllumFran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
-
翁柱
形态特征翁柱为柱状密生白毛的仙人掌,在原产地为大型种,株高15厘米,茎粗40厘米,十分壮观。盆栽一般控制在1米以内,超高后需重新繁殖更新。适用于门庭、书房和客室布置,憨态可掬,微笑迎客。白头翁。为仙人掌科。植株高大,圆柱状。多不分枝,偶有分枝。具棱20~30。刺座大,排列紧密
-
松叶耳草
松叶耳草基本信息学名HedyotispinifoliaWall.exG.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
-
皱叶报春
皱叶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bullataFranch.别名黄葵报春(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