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忍冬
大花忍冬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Tetrastigma tonkinense Gagnep.
- 别名
- 芄兰、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捩花目
- 科
- 萝藦科
- 种
- 萝藦
- 亚科
- 马利筋亚科
- 族
- 马利筋族
- 属
- 萝藦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大花忍冬相似植物
大花忍冬基本信息
学名Loniceramacrantha(D.Don)Spre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忍冬族Lonicereae
忍冬属Lonicera
忍冬亚属Subgen.Chamaecerasus
忍冬组Sect.Nintooa
缠绕亚组Subsect.Volubilis
大花忍冬(原变种)
形态特征
半常绿藤本;幼枝、叶柄和总花梗均被开展的黄白色或金黄色长糙毛和稠密的短糙毛,并散生短腺毛;小枝红褐色或紫红褐色,老枝赭红色。叶近革质或厚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10(-14)厘米,顶端长浙尖、渐尖或锐尖,基部圆或微心形,边缘有长糙睫毛,上面中脉和下面脉上有长、短两种糙毛,并夹杂极少数桔红色或淡黄色短腺毛,下面网脉隆起;叶柄长3-10毫米。花微香,双花腋生,常于小枝稍密集成多节的伞房状花序;总花梗长1-5(-8)毫米;苞片、小苞片和萼齿都有糙毛和腺毛;苞片披针形至条形,长2-4(-5)毫米,与萼筒等长或略较长;小苞片卵形或圆卵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长的2/5-1/2;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或有时被短糙毛,萼齿长三角状披针形至三角形,长1-2毫米,长超过宽;花冠白色,后变黄色,长(3.5-)4.5-7(-9)厘米,外被多少开展的糙毛、微毛和小腺毛,唇形,筒长为唇瓣的2-2.5倍,内面有密柔毛,唇瓣内面有疏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下唇反卷;雄蕊和花柱均略超出花冠,无毛。果实黑色,圆形或椭圆形,长8-12毫米。花期4-5月,果熟期7-8月。
产地分布
产浙江南部、江西(武宁、德兴)、福建、台湾、湖南(宜章)、广东、广西东部、四川(南川)、贵州(遵义、榕江)、云南东南部(西畴、屏边)和西藏(墨脱)。生于山谷和山坡林中或灌丛中,海拔400-500米,在云南和西藏可达1200-15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至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这个种在叶的形状和大小、下面毛被的疏密、萼筒外面有毛或无毛以及花冠的长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Lauener和Ferguson(inNotesBot.Gard.Edinb.32(1):100.1972)主要根据L.guilloniLevl.etVant.叶下面具有明显的网纹而将该种组合为本种的一个变种,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药用价值
全株:镇惊,祛风,败毒,清热。用于小儿急惊风,疮毒。
花蕾:苦,平。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时行感冒,乳蛾,乳痈,风热咳嗽,泄泻,目赤红肿,肠痈,疮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带下病。
变种
异毛忍冬(变种)(植物分类学报)鸢子银花(四川兴文)
叶下面除了有糙毛外,还被由稠密的短糙毛组成的毡毛。花期4月底至5月下旬,果熟期11-12月。
产浙江南部、江西西部、福建(南平)、湖南西南部、广西、四川东北部(南江)和东南部(兴文、江北、秀山)、贵州及云南东南部和西部。生于丘陵或山谷林中或灌丛中,海拔350-1250米,在云南可达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大苗山。
此变种具有介乎大花忍冬和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之间的特征。其叶下面由短糙毛组成的毡毛,堪与灰毡毛忍冬相比,但却同时存在较长的糙毛,而且小枝和花冠外面的毛被以及花冠的长度,又都与大花忍冬相一致。我们怀疑它的起源可能与上述两种的天然杂交有关。
根据L.esquirolliLevl.的主模式标本(J.Esqnirol889)照片以及Rehder(inJourn.Arn.Arb.16:339.1935)关于该种的简短述评,它很可能是本变种的同物异名。
-
原瓣耳叶苔
种中文名:原瓣耳叶苔种拉丁名:Frullaniaripariahamp.exlehm.科中文名:耳叶苔科科拉丁名:Frullaniaceae属中文名:耳叶苔属
-
五叶异木患
五叶异木患基本信息学名AllophylusdimorphusRadl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
-
大姚黄芩
大姚黄芩基本信息学名ScutellariatenianaHand.-Maz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橡胶树
植物学史橡胶树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原产于亚马孙森林,1873年被移植到英国邱园,1877年22株三叶橡胶树被运至新加坡,1898年传到马来半岛,中国于1904年引种。在橡胶的史前时期,只有南美的印第安人对其进行简单的开采和
-
舌叶薹草
种名:舌叶薹草学名:CarexligulataNeesexWight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日本、尼泊尔、锡
-
藏红花
西红花,别名:藏红花、番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是西南亚原生种,最早由希腊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及中亚等地,明朝时传入中国,《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药物之类,中国浙江等地有种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其柱头在亚洲和欧洲作为药用,有镇
-
骨碎补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河北(崐嵛山)、山东(青岛)、江苏(海州)及台湾。国外分布:朝鲜及日本亦产。形态特征①槲蕨,又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
-
牛尾七
学名:RheumforrestiiDeil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蓼目Polygonales蓼科Polygonaceae
-
异叶苎麻
学名:Boehmeriaallophylla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荨麻科Urticacea
-
土大戟
形态特征根纤细,单一不分枝,长约10厘米,直径约3毫米茎自基部二歧分枝,向上扇状展开,分枝直立,高10-15厘米,纤细。叶对生,长卵状至卵状椭圆形,长2-3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略狭,于茎下部稀疏,于茎上部密集,节间极短;叶脉3-5条由叶基发出直达叶上部边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