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箭竹

箭竹

编辑:侯羿吟发布时间:2021-02-09 14:50:53

箭竹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P.virdi-glaucescens(Carr.
别名
粉绿竹(竹林培育),金竹(江苏宜兴),乌竹(浙江),红根笋竹(福建)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鸭跖草亚纲
禾本目
禾本科
船竹
亚科
稻亚科
倭竹族
刚竹属
类型
竹类

与箭竹相似植物

箭竹,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是熊猫(国宝)的主要食物来源。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大部分分布于中国华中、华西各省山地。

箭竹简介

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属禾本科Gramineae。

箭竹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

散生竹,高1-4m。壁厚,节隆起,每节具多枝。箨鞘厚纸质,绿或紫红色,背面常密被暗棕色直立刺毛。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湖北、四川。多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海拔2000以下的部份山顶悬崖亦有分布。为大熊猫食物。

云南箭竹属种类在4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滇南和滇东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和中山地带,但少数种类也见于滇中高原乃至南部热区。箭竹属的特征是地下茎合轴丛生或秆柄延伸呈散生状。竹材厚实,是制作笔杆、筷子、帐杆及编制筐篮棚架等的材料。生长于滇西北丽江、中甸等地针叶林下的箭竹,其小枝及叶柄长有虫瘿,是提取竹红菌素的主要原料。

箭竹也是一种稀少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秆高约3m,直径1~1.5m,箨甚长,简期几抱没节间,外表粗糙,具刺毛,不易脱落,节间10~20cm,上端节上着生细枝,3出或多数,亦具有箨或无箨,叶舌片黑褐色,密生毛茸,假叶长卵形态形,锐尖头,叶粗革质,平行脉宽2~3m,1小枝叶约l~3枚。叶柄扁平,叶片披针形革质,叶背带粉色,密生短刚毛,尤以渐尖锐尖,楔脚或圆脚,长10~20cm,宽1.5~2cm,极少开花。

生长习性

此植物为榛木科植被,不需要大量水便可以很好的成长,也是高山地区抗风沙的有利植被。

地理分布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四川、云南,湖北、江西。生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林缘。

栽培技术

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

病害

竹丛枝病

主要危害箭竹、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麻竹、桂竹、毛竹等。新感病的竹小枝细长呈蔓生状,叶亦小呈鳞片状。节间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巢状,丛生成团下垂。发笋逐年减少,严重发病时整株竹丛枝状,进而枯死。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其侵染源是越冬后病株春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由新梢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其迅速生长,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除去老弱竹枝和病竹,防止病害再度侵染。砍除病重竹株,就地烧毁,并加强施肥,尽快恢复林相。竹杆锈病又称竹褥病,危害刚竹、淡竹、斑竹、箭竹、桂竹等。竹杆(茎)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重者枯死,竹林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杆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褪色斑块,病斑扩大包围竹杆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本病的病原菌是竹杆锈病菌,不同竹种感病情况有很大差异,淡竹感病较重。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病菌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经风力传播至当年新竹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发病,潜伏期可长达7至19个月。低温的林地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当竹林零星发病时,可用刀将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刮去,对尚存的轻病竹可用1∶1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在基部压土能够压住基部的杆锈病斑,从而减少夏孢子飞散和侵入。毛竹枯梢病该病为毛竹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当年的新生竹,轻者材质变差,严重者整片竹林死亡。病原菌为竹黑喙球菌,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其病菌的子囊孢子飞散侵染。7月上中旬在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棱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到第二、三年甚至第五年老病斑处会长出许多隆起的黑色锥状子实体。防治方法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期,每隔1周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波尔多液喷雾,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合理砍伐,保持通风透光,防治上述病害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关植物
  • 西南手参

    学名:GymnadeniaorchidisLind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

  • 秦岭忍冬

    秦岭忍冬(正名:葱皮忍冬,学名:LoniceraferdinandiiFranch.)为忍冬科忍冬属的植物。产辽宁长白山、河北南部(内丘)、山西西部(中阳),陕西秦岭以北、宁夏南部(海源)、甘肃南部、青海东部(民和、循化)、河南(太行山和息县)及四川北部。生于向阳山坡林中或林缘灌丛中,海拔10

  • 苞子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簇生草本。秆粗壮,高1-3米,下部直径0.5-1厘米或更粗,扁圆形或圆形而有棱,黄绿色或红褐色,光滑,有光泽。叶鞘在秆基套叠,平滑,具脊;叶舌圆截形,有睫毛,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长20-80厘米,宽0.5-1厘米,中脉明显,背面疏生柔毛,基部近圆形,顶端渐尖,

  • 水果咖啡

    种名:水果咖啡学名:CoffeaarabicaL.别名:科:茜草科属:咖啡属产地分布:湖北分布:武汉国内分布:西南部,华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 显脉石蝴蝶

    显脉石蝴蝶基本信息学名PetrocosmeanervosaCraib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G

  • 少花栒子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幼时密被平铺绿灰色绒毛,最后脱落近于无毛,深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常圆钝,稀稍急尖,有时微凹,并有短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长8-25毫米,宽4-17毫米,上面深绿色,有稀疏平铺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绿灰色绒毛;叶柄有绒毛,长

  • 美叶柯

    学名:LithocarpuscalophyllusChu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Fagales壳斗科Fagaceae

  • 镰羽黔蕨

    学名PhanerophlebiopsisfalcataChing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

  • 樟柯树

    樟柯树介绍奇观“灭火树”(学名:LithocarpusglabraRehd)。樟柯树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就是一种奇特的灭火树。有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

  • 锐齿风毛菊

    锐齿风毛菊学名Saussureaeuodont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