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钩腺大戟

钩腺大戟

编辑:诸葛由媛发布时间:2021-02-10 11:09:13

钩腺大戟(学名:EuphorbiasieboldianaMorr.etDecne)是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具不定根,径0.4-1.5厘米。茎高达70厘米。种子近长卵圆形,灰褐色,具不明显纹饰;种阜无柄。花果期4-9月。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布于全国等地,生长于海拔40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于林缘、草地、山坡、男间、林下、灌丛或生境杂林,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拉丁名
Euphorbia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
别名
薇矮地蔷薇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大戟科
无尾果
亚科
大戟亚科
大戟族
大戟属
类型
草本类

与钩腺大戟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较粗状,基部具不定根,长10-20厘米,直径4-15毫米。茎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向上再分枝,高40-70厘米,直径4-7毫米。叶互生,椭圆形、倒卵状披针形、长椭圆形,变异较大,长2-5(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钝或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呈狭楔形,全缘;侧脉羽状;叶柄极短或无;总苞叶3-5枚,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4-8毫米,先端钝尖,基部近平截;伞幅3-5,长2-4厘米;苞叶2枚,常呈肾状圆形,少为卵状三角形或半圆形,变异较大,长8-14毫米,宽8-16毫米,先端圆或略呈凸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或近圆形。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基部无柄;总苞杯状,高3-4毫米,直径3-5毫米,边缘4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内侧具短柔毛或具极少的短柔毛,腺体4,新月形,两端具角,角尖钝或长刺芒状,变化极不稳定,以黄褐色为主,少有褐色或淡黄色或黄绿色。雄花多数,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总苞边缘;子房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球状,长3.5-4.0毫米,直径4-5毫米,光滑,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脱落。种子近长球状,长约2.5毫米,直径约1.5毫米,灰褐色,具不明显的纹饰;种阜无柄。花果期4-9月。

分布范围

广布于全国(除内蒙古、福建、海南、台湾、西藏、青海和新疆)。生于田间、林缘、灌丛、林下、山坡、草地,生境较杂。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

主要价值

根状茎入药,具泻下和利尿之效;煎水外用洗疥疮;有毒,宜慎用。

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块根略呈圆锥状,顶端根茎残基明显,直径1.5~3cm。表面黑褐色,具不规则的浅沟状皱纹及侧根痕。断面粉质,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质地坚硬,气微,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粉末鉴别

灰白色。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卵圆形,直径6~38μm,脐点明显,点状、星状、人字形、一字形,大粒层纹隐见,复粒占近一半,由2~17分粒组成,多为2~3粒,散开的小粒常呈盔帽状。厚壁细胞无色或淡绿色,呈半圆形、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25~44μm,壁不均匀增厚,常为三面较厚的马蹄形增厚,厚6~9μm,非木化,孔沟多不明显,明显者且较宽。木栓细胞碎片散在,棕色,表西观细胞多角形、长方形,壁稍厚,多层重叠,其内常有红棕色内含物;断面观细胞扁长方形,壁细波状弯曲。导管大多为梯纹、网纹导管,直径12.5~56μm。木纤维少见,淡黄色,细长,边缘不整齐,末端钝圆或短分枝状,有的呈扭曲状,直径16~28μ卜,壁厚约6.5μm,非木化。草酸钙晶体众多,大小悬殊,多为不规则块状、长方形、类方形,直径7~50μm。乳汁管难察,偶见者为无节分枝乳管,直径7~14μm。

植物文化

历史记载详见塔尔奴(青海大戟)。川吾即本品,为塔尔奴小的一种。《晶珠本草》汉译本作泽漆,但其根细,株高超过典载范围,恐非泽漆。《藏汉大辞典》、《青藏高原藏药图鉴》二书汉译作“钩腺大戟”。经查证,高山大戟EuphorbiastracheyiBoiss.、钩腺大戟的形态与典著记载相符。今各地藏医用药基本一致。

附青海大戟:《晶珠本草》记载:分大、小两种,本品为大者,又称塔尔庆,小者称为川吾、塔尔琼(原植物:钩腺大戟)。塔尔奴植株大,茎红色,长如箭杆,叶尖开花,花叶同色,果实中空,三枚聚生,根、茎、叶折断均流乳状白液。川吾泻胆病有特效,高处、低处皆生,株高四横指至一札,除植株大小有区别外,其他同塔尔庆。塔尔奴大、小两种应从沟脑雪地、向北急流的河边、大江岸上等三处采集,入药要去毒。《形态比喻》记载:塔尔奴阳坡、阴坡皆生,叶厚根茎粗,折断后有乳状白液,茎、花、果红色,味辛,为特效泻药,功效治癣疹。《如意宝树》记载:塔尔奴性糙、温,化性重,治皮肤疫疽。让钩多吉说:塔尔庆泻时疫病,塔尔琼为佐泻上品。

据考证,小者为钩腺大戟和高山大戟;大者即本品,其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今各地藏医均使用大戟属的多种植物。《藏汉大辞典》译注为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L.,只是少数地区使用。云南(迪庆)用大狼毒EuphorbianematocyphaHand.-Mazz.。西藏、青海、川西用本品。

相关植物
  • 绒毛算盘子

    形态特征乔木,高6-10米;小枝具棱;除叶片上面、雄蕊和花柱均无毛外,全株各部位均被短绒毛或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形状变化大,圆形、卵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倒卵形,长3.5-12厘米,宽3-6厘米,顶端钝、急尖至渐尖,具有小尖头,基部急尖,侧脉每边4-6条;叶

  • 后生叶下珠

    形态特征后生叶下珠,灌木,高达3米;茎和枝条圆柱形,灰褐色;小枝长2-7厘米,上部被淡黄色短柔毛。叶通常3-5枚着生于小枝上部,椭圆形,长1-6厘米,宽5-25毫米,顶端钝,常有微凹,基部圆,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嫩叶淡红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扁平,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

  • 密脉土蜜树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8厘米,宽5-7厘米,顶端钝至圆,稀微凹,基部圆至浅心形;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6-26条,近平行横出,至叶缘前分叉连结,网脉近平行,与侧脉垂直连结;雄花:萼片狭卵形,长约1.2毫米;花瓣宽倒卵形,

  • 崖县叶下珠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崖县叶下珠为直立灌木,高达4米;茎灰褐色;小枝具棱;全株无毛。叶子形态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菱形,长3-14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多少呈尾状,基部宽楔形,干时边缘背卷;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2-3毫

  • 长柱算盘子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急尖并下延至叶柄,干后淡绿色;侧脉每边5-6条;叶柄粗壮,长4-6毫米;托叶卵状三角形,长2.5毫米。花数朵簇生于叶腋内;雄花:花梗短;萼片6,倒披针形,不等大,长3-3.5毫米;雄蕊3,合

  • 红算盘子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通常高约4米,最高可达10米;枝条具棱,被短柔毛。叶片革质,长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急尖,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呈褐色;两面叶脉被疏短柔毛,后变无毛,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3-5毫米,被柔

  • 中平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3-10(-15)米;嫩枝、叶、花序和花均被锈色或黄褐色绒毛;小枝粗壮,具纵棱,绒毛呈粉状脱落。叶纸质或近革质,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2-30厘米,宽11-28厘米,盾状着生,顶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或近截平,稀浅心形,两侧通常各具斑状腺体1-2个,下面密生柔毛

  • 锈毛野桐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灌木,高1-3米;小枝、叶和花序均密被锈色星状短柔毛;树皮灰褐色。叶子形态叶纸质,对生,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

  • 金麒麟花

    形态特征金麒麟花落叶灌木,它的茎上密生褐色的硬刺,叶互生,广披针形,叶数很少,都着生在新枝上。花柄长而挺出,双双成对陈列,花形小,无花瓣,肾状而鲜红的部分是苞片,因其色调鲜红而常被人盆栽花草图片大全们误认为花瓣。花期很长,从3月不断开到12月,但以秋季着花最佳,由于它的花型似

  • 米咀闭花木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树皮灰色;小枝有条纹;除雌花花盘外,全株均无毛。叶片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6-11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钝;例脉每边4-6条,小脉网状;叶柄长4-5毫米;托叶三角形,比叶柄短。团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短;雄花:花梗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