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环方竹
毛环方竹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virdi-glaucescens(Carr.
- 别名
- 粉绿竹(竹林培育),金竹(江苏宜兴),乌竹(浙江),红根笋竹(福建)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鸭跖草亚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船竹
- 亚科
- 稻亚科
- 族
- 倭竹族
- 属
- 刚竹属
- 类型
- 竹类
与毛环方竹相似植物
种名:毛环方竹
学名:ChimonobambusahirtinodaC.S.ChaoetK.M.Lan
别名:
科:禾本科属:寒竹属
产地分布:
本种现仅知分布在贵州都匀。模式标本采自都匀斗篷山。
形态特征:
竿高在5米左右,粗1.5—2.5厘米,竿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节间略呈四方形,长13—14厘米,幼时被小刺毛,毛落后在表面留有疣基,因而甚粗糙;竿环隆起;箨环留有箨鞘基部的残余,密被一圈金褐色绒毛环;竿每节分3枝,枝环很隆起,节下方亦被一圈金褐色绒毛环。箨鞘厚纸质,长于其节间,背面疏被少量贴生的棕色小刺毛,后者易脱落,纵肋明显,小横脉带紫色,边缘的中上部有黄褐色纤毛;箨舌低矮;箨片微小呈锥状,先端锐尖,长1-2毫米;,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鞘光滑无毛;叶耳不发达,鞘口缝毛存在,劲直,苍白色;叶舌低矮;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6厘米,宽12-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次脉4或5对。花果未见。用途:本种笋味鲜美,可鲜食或加工为笋干及制罐头,同时竹姿态优美,亦可作观赏竹种。
生长习性:
海拔1100米。
-
溪楠
基本信息学名KeenaniatonkinensisDrak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ubiacea
-
密球苎麻
学名:Boehmeriadensiglomerata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荨麻科Urtic
-
尾叶黄芩
基本信息学名ScutellariacaudifoliaSun别名土黄艽(四川筠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
-
中华尖药花
形态特征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米。茎单生,干时黑色,钝方柱形,节间有2槽,嫩茎密被污黄色毛,老茎近无毛。叶生于茎的上部,近膜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22厘米,宽4.5-9厘米,顶端骤渐尖或短尖,基部锐尖或楔状下延,叶缘有细缘毛,下面及中脉密被毛,很少两面有毛;中脉上面微凹,下
-
显脉委陵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花茎直立或基部略弯,高16-30厘米,被灰白色绒毛及长柔毛。基生叶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3-10厘米,叶柄被灰白色绒毛及长柔毛;小、叶无柄或顶生小叶有短柄,小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1-3.5厘米,宽0.7-1.5厘米,顶
-
书带木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树高2~4公尺,树皮灰白色,枝干会长出直径约0.5~1.2公分的棕色气根;树脂鲜黄色。叶倒卵形,厚革质,全缘,对生,叶面呈狭角度相对,叶全绿色或具黄及乳黄色斑纹。花冠白色,6~8片,略带粉红,径约7~10公分。蒴果
-
三裂叶半夏
本属描述多年生草本,具块茎。叶和花序同时抽出。叶柄下部或上部,叶片基部常有珠芽;叶片全缘,3深裂、3全裂或鸟足状分裂,裂片长圆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侧脉纤细,近边缘有集合脉3条。花序柄单生,与叶柄等长或超过。佛焰苞宿存,管部席卷,有增厚的横隔膜,喉部几乎闭合;檐部长圆形,长约为
-
槐叶决明
形态特征本种与望江南C.occidentalisLinn.很接近,但本种的小叶较小,有5-10对,长1.7-4.2厘米,宽0.7-2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荚果较短,长仅5-10厘米,初时扁而稍厚,成熟时近圆筒形而多少膨胀。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
合生铁角蕨
形态特征叶簇生;柄长10-15厘米,粗约2毫米,灰褐色,密被基部为变形虫形的褐色纤维状鳞片,老时部分脱落;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中部宽约3厘米,两端渐狭,羽状深裂达于叶轴;羽片15-18对,下部的对生,向上近对生或互生,几平展,彼此疏离,中部羽片较大,长1.5-2
-
楔叶猕猴桃
形态特征叶菱状椭圆形,长7-9厘米,宽4-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锯齿不呈波状,侧脉不分叉;果圆卵形,长约1.5厘米。果熟期11月底。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800米左右石灰岩石山上的疏林中。分布范围产自广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