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决明
槐叶决明(学名:CassiapumilaLam.)是豆科,决明属多年生亚灌木状披散草本植物,高可达75厘米,枝条、叶柄、叶轴疏柔毛。小叶对生,线状镰形,顶端有小凸尖,基部近圆形;托叶线状锥形,花腋生,总状花序;总花梗顶端有小苞片;萼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花瓣黄色,卵形,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柄,荚果扁平而直,8-9月开花;10-12月结果。分布于广东、云南等省。生于山地及空旷地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拉丁名
- Cassia sophera
- 别名
- 茳芒决明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槐叶决明
- 亚科
- 云实亚科
- 族
- 决明族
- 属
- 决明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槐叶决明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本种与望江南C.occidentalisLinn.很接近,但本种的小叶较小,有5-10对,长1.7-4.2厘米,宽0.7-2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荚果较短,长仅5-10厘米,初时扁而稍厚,成熟时近圆筒形而多少膨胀。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灌木或亚灌木。复叶,叶片互生,叶长9—15厘米,小叶4—9对,小叶较小,长1.7-4.2厘米,宽0.7-2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花黄色,有五片花瓣,雌雄同花;能育雄蕊6-7,下方2枚花丝较长,稍弯曲;3-4个不育。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山坡和路旁。
分布范围
中国中部、东南部、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均有分布,北部部分省区有栽培。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现广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选用饱满的种子,用45℃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如种子不易吸水(硬实种子)可拌2倍量干细黄砂进行擦搓或用砂纸轻轻摩擦种皮,使种子表面变得粗糙,失去光泽(蜡质),然后再用温水浸泡至种子吸水膨胀。
适时播种:春末夏初播种,多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然后将种子播入沟内(种距约20厘米左右),结合浇水覆盖细土3厘米左右。亩播种量3千克左右。常保持播种沟湿润,促进足出苗,长壮苗。
栽培技术
选整土地:选平地或向阳坡地,耕翻晒垡,亩施土杂肥1500千克左右,人畜粪12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将畦精整做平。畦宽1.3米,高25厘米,待播。
科学管理:苗高5厘米左右间苗,把弱苗拔去。苗高16厘米左右时按30厘米行距定苗。封行前及时除草。苗高40厘米左右应培土。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追施腐熟有机肥。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排水防涝。
适时采收:中秋季节,荚果变黄时,将植株割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即可。留种的种子,最好不用日晒,避免种子形成硬实。
病虫防治:主要病害为灰斑病,初期产生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产生灰色霉状物;轮纹病危害茎叶荚果,病斑近圆形,轮纹不明显,后期密生黑色小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发病前或初期用40%灭菌丹或多菌灵600倍液喷治。主要虫害:主要有蚜虫,用40%乐果乳剂1600倍液喷杀,效果很好。
-
扁轴木
形态特征具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具光滑绿色的树皮。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叶轴和托叶变成刺;羽片1-3对,簇生在刺状、极短的叶轴上;羽轴绿色扁平而延长,长达40厘米;小叶片极小而数多,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2.5-8.5毫米,宽1-3.5毫米。
-
卵苞猪屎豆
形态特征植株草本,高100-150厘米;茎圆柱形,密被短柔毛。叶托叶丝状,通常早落;单叶,叶片厚纸质,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圆,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两面被锈色柔毛,尤以下面毛更密,叶脉在上面微
-
长柔毛野豌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攀援或蔓生,植株被长柔毛,长30-150厘米,茎柔软,有棱,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有2-3分支;托叶披针形或二深裂,呈半边箭头形;小叶通常5-10对,长圆形、披针形至线形,长1-3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
-
鸡骨草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味甘、微苦,性凉。归经:归肝、胃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主治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用法用量
-
维西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直立或上升,基部多分枝,具条棱,散生黑色或白色短毛。奇数羽状复叶,具13-19片小叶,长4-8厘米;叶柄长0.5-1.5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离生,三角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尖,下面散生白色毛或混有黑色毛
-
假大青蓝
形态特征灌木或亚灌木,高1~2米。嫩枝有棱,被白色或灰褐色平贴丁字毛,后变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0厘米;叶柄长1.5-3厘米,叶轴上面有浅槽,和叶柄均被白色或褐灰色短丁字毛;托叶线形,长3-4毫米;小叶5-12对,对生或近对生,膜质,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4厘米,宽0.
-
单花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全体绿色。根褐色,近木质。茎多数丛生,纤细,长6-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疏被短伏毛。羽伏复叶具11-13片小叶,长2-2.5厘米,宽8-10毫米,有短叶柄,连同叶轴疏被短伏毛;托叶三角状宽卵形,长仅2毫米,宽1-1.5毫
-
天全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多少木质化,高达100厘米,上部被极短、稀疏的柔毛。羽状复叶有15-17片小叶,长约10厘米,轮廓长圆形,无毛;托叶卵形,长达12毫米,两侧稍不对称;小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2-15毫米,先端钝。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或较叶稍长,稀疏;花自花梗先端内弯
-
细长柄山蚂蝗
形态特征亚灌木,高30-70厘米。茎直立,幼时被柔毛,老时渐变无毛。叶为羽状三出复叶,簇生或散生,小叶3;托叶披针形,长8-13毫米,基部宽2.5毫米;叶柄长5-10厘米,具沟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小叶纸质,较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5-6厘米,先端长渐尖
-
雪地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6厘米。根粗壮,根径3-8毫米。茎缩短,丛生,被银白色柔毛,密被枯萎叶柄。轮生羽状复叶长1-3厘米;托叶膜质,宽卵形,于中部与叶柄贴生,于中部彼此合生,分离部分三角形,先端尖,被贴伏白色柔毛;叶柄与叶轴密被白色柔毛;小叶10-12轮,每轮4-6片,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