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方竹
大叶方竹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virdi-glaucescens(Carr.
- 别名
- 粉绿竹(竹林培育),金竹(江苏宜兴),乌竹(浙江),红根笋竹(福建)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鸭跖草亚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船竹
- 亚科
- 稻亚科
- 族
- 倭竹族
- 属
- 刚竹属
- 类型
- 竹类
与大叶方竹相似植物
大叶方竹种名:大叶方竹
学名:ChimonobambusagrandifoliaHsuchetW.P.Zhang
别名:
科:禾本科属:寒竹属
产地分布:
本种仅知分布在云南省屏边县大围山(模式标本产地)。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达4米,粗1-1.5厘米,竿基数节的节内均环生刺状气生根;节问圆筒形,长20-25(30)厘米,幼时每节间的中上部贴生棕色小刺毛,毛落后留存疣基而粗糙,竿壁甚薄;竿环隆起成脊,光亮;箨环上有一圈棕色密毛环;竿每节具3芽,其芽鳞密被褐色毛茸,以后生出3分枝,枝节均甚隆起。箨鞘迟落,纸质,长为其节间的1/3—1/2,背部被向上贴生的棕色小刺毛,近基部尤密,纵肋明显,小横脉则不甚清晰,鞘缘具发达的黄褐色纤毛;箨舌低矮,高约1毫米;箨片较小,三角状锥形,长5—7亳米,其基部与箨鞘顶端相连处略具关节,因而易脱落。末级小枝具6—8叶;叶光亮,长5—8厘米,外缘生白色纤毛;鞘口缝毛颇发达,粗硬,劲直,长达15毫米;叶舌高约2毫米;叶片大型,长30-35厘米,宽2.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中脉在叶片下表面隆起,次脉7或8对。花果未见。笋期在农历8—9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
苏姆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纤细匍匐根状茎。秆高10-20厘米,单生或少数簇生。叶鞘平滑,下部闭合;叶舌长0.5-1毫米;叶片扁平,狭线形,先端渐尖,宽1.5-2毫米。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5-7厘米;分枝纤细,着生少数小穗,基部主枝长达4厘米;小穗黄绿色或带紫色,含3-5小花,长5-6毫
-
白叶风毛菊
基本信息学名Saussurealeucophyll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
-
野棉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2]植株高60-100厘米。根状茎斜,木质,粗0.8-1.5厘米。基生叶2-5,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长(5.2-)11-22厘米,宽(6-)12-26厘米,顶端急尖3-5浅裂,边缘有小牙齿,表面疏被短糙毛,背面密被白色短绒毛;叶柄长(6.5
-
西藏山龙眼
西藏山龙眼HeliciatibetensisH.X.Qiu(植物分类学报)乔木,高(8-)15-20(-30)米;嫩芽被暗褐色柔毛,毛全脱落,小枝和叶均无毛。叶坚纸质,长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2-25厘米,宽6.5-10厘米,顶端骤渐尖,基部楔形,上半部边缘具疏细齿;中脉在下
-
水田碎米荠
种名:水田碎米荠学名:Cardaminelyratescrip别名:科:十字花科属:碎米荠属产地分布:我国中南、华东、华北、东北地区形态特征:十字花科,茎高30~60cm,直立,生长
-
太行山藨草
种名:太行山藨草学名:Scirpusschansiensis(Hand.-Mzt.)TangetWang别名:科:莎草科属:藨草属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北京市(房山县)和太行山。
-
东亚平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褐毛甘西鼠尾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叶三角状或椭圆状截形,稀心状卵圆形。轮伞花序2-4花组成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花期7-9月。喜光,耐寒,稍耐瘠薄。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下面干时被污黄或浅褐色绒毛。参看:甘西鼠尾草(原变种)生长
-
红枝琼楠
学名BeilschmiedialaevisAll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毛茛目Ranales樟科Lauraceae
-
长茎马先蒿
形态特征植株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干时不很变黑。地下部分未见。茎茎中空,上部多分枝,圆筒形,近节处略方形,有沟纹,沟中有成行的毛,枝软弱而弯曲,少有伸直,3-4条轮生,除成行而生的毛外,节上之毛尤密而长,至后稍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