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弱黄耆
细弱黄耆(学名:Astragalusminiatu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在远东、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区,见于干山坡向阳草地以及草原。
- 拉丁名
- Astragalus miniatus
- 别名
-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细弱黄耆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山羊豆族
- 属
- 黄耆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细弱黄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7-15厘米,被灰白色伏贴毛,稍灰绿色。
茎自基部分枝,细弱斜上。
羽状复叶有5-11片小叶;叶柄与叶轴近等长;托叶基部合生,上部三角形,渐尖,长2-3毫米;小叶丝状或狭线形,长7-14毫米,宽0.2-0.8毫米,被白色伏贴毛。
总状花序生4-10花,排列紧密,头状;总花梗较叶长或等长;苞片卵状三角形,较花梗短;花梗长0.7-1.5毫米;花萼钟状,长2.5-3毫米,被白色粗伏贴毛,有时混生黑色毛,萼齿长为萼筒的1/3;花冠粉红色,旗瓣椭圆形或菱状宽椭圆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凹,基部狭成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先端微缺,瓣柄长约为瓣片的1/2,龙骨瓣较翼瓣稍短,瓣片较瓣柄稍长;子房无柄,有毛。
荚果线状圆筒形,长9-14毫米,宽1.5-2毫米,背缝线深凹,具沟槽,薄革质,被白色伏贴毛,假2室。
花期5-7月,果期7-8月。
可作牧草。
生长环境
生长于干山坡向阳草地或草原。远东地区和蒙古都有分布。
分布范围
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
-
细梗胡枝子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归经归肺、胆、胃经。功效清暑利尿,截疟。主治用于中暑,小便不利,疟疾,感冒,高血压。相关配伍
-
俯伏猪屎豆
形态特征植株铺地散生草本;茎枝细弱;密被褐色伸展短柔毛。叶无托叶;单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3厘米,宽0.5-1厘米,两面被毛,先端钝圆,基部通常偏斜;叶柄无毛。花总状花序顶生,有花2-4朵;苞片
-
亮叶猴耳环
形状特征乔木,高2-10米;小枝无刺,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褐色短茸毛。羽片1-2对;总叶柄近基部、每对羽片下和小叶片下的叶轴上均有圆形而凹陷的腺体,下部羽片通常具2-3对小叶,上部羽片具4-5对小叶;小叶斜卵形或长圆形,长5-9(-11)厘米,宽2-4.5厘米,顶生的一对最大
-
长管萼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达50厘米,黄褐色。茎斜上或平卧,灰绿色,被伏贴毛,细弱,高约30厘米或更高。羽状复叶通常有9-11片小叶,长5-8厘米;托叶长约2毫米,疏被白毛;小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长8-12毫米,宽2.5-4毫米
-
鞍叶羊蹄甲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小枝纤细,具棱,被微柔毛,很快变秃净。叶纸质或膜质,近圆形,通常宽度大于长度,长3-6厘米,宽4-7厘米,基部近截形、阔圆形或有时浅心形,先端2裂达中部,罅口狭,裂片先端圆钝,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稀疏的微柔毛,多少具松脂质丁字毛;基出脉7-9(-11)
-
黑毛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被黑色或混有白色短柔毛。茎多数丛生,直立或上升,较细弱,高20-60厘米。奇数羽状复叶,具17-23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1-2.5厘米;托叶基部互相合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0毫米,下面被柔毛;小叶椭圆状长圆形,长8-14毫米,宽3-8毫
-
黄花羊蹄甲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4厘米;幼嫩部分被锈色柔毛。叶纸质,近圆形,通常宽度略大于长度,直径3-7厘米,基部圆,截平或浅心形,先端2裂达叶长的2/5,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的短柔毛;基出脉7-9条;叶柄纤细,长1.5-3厘米;托叶锥尖,长约1厘米,被毛。花通常2朵、有时1-3朵
-
大叶合欢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4-9米,嫩枝、叶轴密被锈色绒毛。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对;总叶柄近顶;部及叶轴上每对小叶着生处均有1枚腺体;小叶2-3对,纸质,长圆形、椭圆形或斜披针形至斜椭圆形,长7-2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具长或短的尖头,基部急尖或浑圆,上面无毛,下面有极稀少的
-
维西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直立或上升,基部多分枝,具条棱,散生黑色或白色短毛。奇数羽状复叶,具13-19片小叶,长4-8厘米;叶柄长0.5-1.5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离生,三角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尖,下面散生白色毛或混有黑色毛
-
中国猪屎豆
形态特征植株草本,高15-60厘米;茎圆柱形,常呈木质,基部多分枝,除荚果外全部密被棕黄色长柔毛。叶无托叶;单叶,变异较大,通常为披针形,线状披针形,线形或长圆状线形,有时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5厘米,宽0.4-1厘米,两端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