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苜蓿
草本,分枝多而细弱,有平伏短柔毛。三小叶;叶柄长1-2毫米;小叶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先端钝或微缺,基部楔形,长6-12毫米,宽2-4毫米,下面有绢质短柔毛;几无小叶柄;托叶条形。
- 拉丁名
-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 别名
- 钩状猪屎豆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种
- 假苜蓿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车轴草族
- 属
- 猪屎豆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假苜蓿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直立或铺地散生草本,基部常呈木质;茎及分枝细弱,多分枝,被紧贴的丝光质短柔毛。托叶丝状,长2-3毫米;叶三出,柄长2-5毫米,小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截形或凹,基部楔形,长1-1.5厘米,宽3-6毫米,上面无毛,下面密被丝光质短柔毛;小叶柄短,长不及1毫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数朵,花梗长2-3毫米;花萼近钟形,长2-3毫米,略被短柔毛,五裂,萼齿阔披针形;花冠黄色,旗瓣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基部具胼胝体二枚,翼瓣长圆形,长3-4毫米,龙骨瓣约与旗瓣等长,弯曲,中部以上变狭,形成长喙,扭转;子房无柄荚果圆球形,先端具短喙,直径3-4毫米,包被萼内或略外露,被微柔毛;种子2颗。花果期8-12月间。
生长环境
生荒地路边及沙滩海滨干旱处。海拔50-1400米。
分布范围
产台湾、四川、广东、广西。分布到马来西亚、印度、缅甸、泰国、尼泊尔、越南等地区。模式标本采自亚洲南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本种可供药用。
-
红芒柄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基部木质化,呈灌木状,被腺毛。茎直立,多分枝,节间常具1列,有时为2列长而密的腺毛,侧枝为尖刺状。小叶3,枝梢有时为单叶;托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下部抱茎;小叶长圆状椭圆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不整齐锯齿
-
油楠
形态特征乔木,高8-20m,直径30-60cm。叶长10-20cm,有小叶2-4对;小叶对生,革质,椭圆状长圆形,很少卵形,长5-10cm,宽2.5-5cm,顶端钝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稍不等边,侧脉纤细,多条,不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约5mm。
-
蓝花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根直伸。茎茎直立或多少平卧,高25-60厘米,暗紫色,具条棱,近无毛。叶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3-11厘米;叶柄长1-3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
-
哈密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颈多头,坚实。茎近缩短或有些几有茎。轮生羽状复叶长4-10厘米,被白色短绵毛;小叶7-18轮,每轮3-6片,广椭圆形、椭圆形或几圆形,先端尖,几无柄。多花组成紧密的头形总状花序;花葶较多,比叶长2倍,疏被柔毛或白色短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大,长至30毫
-
短茎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矮草本,无茎,被基部着生的柔毛。根状茎纤细,斜生,节间长4-6毫米。羽状复叶有9-13片小叶,长1.3-2厘米;托叶草质,椭圆形,长2.5-3.5毫米,有小细尖,基部与叶柄贴生;小叶常对生,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6-4.2毫米,宽约1.6毫米,先端钝,近肉质,密
-
猴耳环
何谓猴耳环猴耳环,不是猴的耳环。“猴耳环”是一种比较珍稀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广东粤北山区,民间叫婆劈树、围涎树、鸡心树、三不正、尿桶公、洗头树、落地金钱、神仙草等,是多年生乔本植物,树皮含单宁,枝叶可药用。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归到豆科、猴耳环属。形态特征
-
伊犁黄耆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60-80厘米。枝干粗厚;树皮灰褐色,常半掩埋在沙内;老枝木质化,圆柱状,密被淡黄色或灰白色伏贴的短茸毛;当年生枝被苍灰色或灰白色伏贴毛。羽状复叶有3-5片小叶,长3-15厘米,被白色伏贴毛;托叶下部鞘状合生,上部三角状二齿长约3
-
淡红鹿藿
形态特征茎略呈“之”字弯曲,全株被灰色或淡黄色短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线状披针形,长2-4毫米,早落;叶柄长2-4.5厘米,被毛,顶生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5(-3.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两面被短柔毛;基出脉3,上面小脉
-
短叶决明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30-80厘米,有时可达1米;茎直立,分枝,嫩枝密生黄色柔毛。叶长3-8厘米,在叶柄的上端有圆盘状腺体1枚;小叶14-25对,线状镰形,长8-13(-15)毫米,宽2-3毫米,两侧不对称,中脉靠近叶的上缘;托叶线状锥形,长7
-
布河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根颈处分叉。茎短缩,高15-30厘米,被开展的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37-57片小叶,基生,长10-23厘米;叶柄长2-7厘米,连同叶轴被开展的白色柔毛;托叶基部与叶柄贴生,白色,膜质,卵形至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