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唐松草
华东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fortuneiS.Moore)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细,复单歧聚伞花序;花梗丝形,花药椭圆形,瘦果无柄,3-5月开花。全草入药,根替代黄莲,清湿热,消肿解毒。治疗疔疮等症。
- 拉丁名
- Thalictrum fortunei S. Moore
- 别名
- 落豆秧、豆豌豌、山黑豆、透骨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毛茛目
- 科
- 唐松草亚科
- 种
- 华东唐松草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唐松草族
- 属
- 唐松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华东唐松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体无毛。茎高20-66厘米,自下部或中部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宽5-10厘米;小叶草质,背面粉绿色,顶生小叶近圆形,直径1-2厘米,顶端圆,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不明显三浅裂,边缘有浅圆齿,侧生小叶的基部斜心形,脉在下面隆起,脉网明显;叶柄细,有细纵槽,长约6厘米,基部有短鞘,托叶膜质,半圆形,全缘。复单歧聚伞花序圆锥状;花梗丝形,长0.6-1.6厘米;萼片4,白色或淡堇色,倒卵形,长3-4.5毫米;花药椭圆形,长0.5-1.2毫米,先端钝,花丝比花药宽或窄,上部倒披针形;心皮(3-)4-6,子房长圆形,长2-2.5毫米,花柱短,直或顶端弯曲,沿腹面生柱头组织。瘦果无柄,圆柱状长圆形,长4-5毫米,有6-8条纵肋,宿存花柱长1-1.2毫米,顶端通常拳卷。3-5月开花。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生海拔100-1500米间丘陵或山地林下或较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
主要价值
在安徽南部本种植物的根用来代替黄连。
根、全草:苦、寒。清湿热,消肿解毒,杀虫。用于疔疮,疱疖。
相关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