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豆
香港巴豆(学名:Crotonhancei),大戟科植物,是中国境内的极危物种,是香港本土独有的一种巴豆。在消失多年后,于1997年,香港巴豆在青衣岛再被发现,现在受香港法例保例第96A章的保护。
- 拉丁名
- Croton hancei
- 别名
- 甜茶、甜叶子树、胖椆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金虎尾目
- 科
- 大戟科
- 种
- 香港巴豆
- 亚科
- 巴豆亚科
- 族
- 铁苋菜族
- 属
- 巴豆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香港巴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香港巴豆成长于山地林中,6月开花,由于其花果较为细小,因此不容易被发觉到,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护理主任叶国梁指,“香港巴豆的果实只有手指头大小,属于有毒性植物,绝对不能吃。”香港巴豆是香港本地独有的物种,现时仅见于香港青衣岛,属于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和花序均被贴伏的星状毛。花瓣狭小;雄蕊约16枚,雌花通常1朵生于花序基部;萼片长圆形,长4至5毫米;子房近球形。香港巴豆一般高约两米。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和花序均被贴伏的星状鳞毛;枝条无毛。叶密生于小枝顶端,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8-12(-18)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基端钝,全缘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基部中脉两侧通常各有1枚具柄的杯状腺体;叶柄短,长2-5毫米,被毛。总状花序,顶生,长约3厘米,苞片细小;雄花多朵,密生,花梗短,花蕾时球形,直径约2毫米;萼片卵形;花瓣狭小;雄蕊约16枚,花丝被绵毛;雌花通常1朵生于花序基部;萼片长圆形,长4-5毫米;子房近球形,密被毛,花柱3枚,中部以下合生,上部2裂。果未见。花期6月。
分布范围
产于香港。生于山地密林中;少见。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主要价值
可放置于园林当摆饰品:盆栽观赏或地被植物或地被植物。
发现历史
在1850年代(19世纪50年代),汉斯(H.F.Hance)于香港岛发现香港巴豆,经鉴定为香港首次发现的物种。之后植物学家乔治·班逊姆(GeorgeBentham)于1861年在他的《香港植物志》(FloraHongkongensis)记下了这个新的物种,但此后再无纵影。
1997年2月21日,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植物标本室的职员在三支香的最高峰,南边的山坡附近,一个林地找到一种在香港从未见过的大戟科灌木,是一种巴豆属的植物。最后经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证实,确认它是百多年来未再有发现的香港巴豆。
现在香港巴豆的发现地点,即那一个1.05公顷的山坡,划为香港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SSSI),可以保护这个罕有的物种。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护理署亦在尝试为香港巴豆进行就地保育、迁地保育及试验人工繁植。
参考文献
CrotonhanceiBenth.Fl.Hongk.308.1861;Muell.Arg.inDC.Prodr.15(2):572.1866;Forb.etHemsl.inburn.Linn.Sec.Bet.26:434.1894.——C.longifoliumauct.nonWall.:Seem.Bot.Voy.Herald.410.1857.quoadspecim.Hongk.
-
圆叶土蜜树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通常圆形,稀宽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顶端圆,基部浅心形或圆;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24毫米;托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早落。花雌雄异株,单生或几朵簇生于叶腋内;苞片三角形,长0.5毫米;花梗极短;花直径1-1.5毫米;雄花:萼片三
-
千根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叶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8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基部偏斜,不对称,呈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常被稀疏柔毛,稀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1-1.5毫米,易脱落。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具短柄,长1
-
云南巴豆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嫩枝、花序和幼果均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枝条近无毛,灰褐色。叶薄革质,近圆形至阔卵形,长5-9厘米,宽4-7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成长叶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基出脉5条,侧脉5-6对;叶片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枚
-
麻叶铁苋菜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4-0.7米;嫩枝密生黄褐色柔毛及疏生的粗毛。叶膜质,菱状卵形或长卵形,长(4-)6.5-8厘米,宽(2-)3.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具疏毛;基出脉5条;叶柄长(2-)4.5-5.5厘米,具柔毛;托叶披针形,长约
-
黄苞大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20-40厘米,直径3-5毫米。茎单一或丛生,上部分枝或极少分枝,高20-80厘米,直径3-4毫米,全株无毛。叶互生,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极狭,全缘;主脉于叶两面明显,侧脉不达边缘;叶柄极短或近无柄;总苞叶常为
-
尾叶血桐
形态特征尾叶血桐为大戟科、血桐属叶薄纸质,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浅3尖裂,长8-14厘米,宽5-8厘米,顶端尾状,基部微耳状心形,两侧各具斑状腺体1-2个,边全缘或具腺齿,上面沿脉序被柔毛,下面
-
尾叶雀舌木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达6米;小枝具棱;幼枝、嫩叶和叶柄幼时均被疏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片膜质至纸质,长椭圆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1.8-8厘米,宽0.5-2厘米,顶端尾状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侧脉每边4-6条,纤细,两面扁平或下面稍凸起;叶柄长2
-
黄木树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1.5米;嫩枝被微柔毛,老枝近无毛。叶纸质,卵形至椭圆形,长9-11厘米,宽3-4.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细齿,齿端胼胝质,两面密生细小颗粒状疣点,仅沿脉具疏生柔毛;基出脉3条,不明显,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3-6毫米,被微柔毛或近无
-
网脉野桐
形态特征网脉野桐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野桐属灌木,高1.5-5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暗灰色长柔毛。叶互生,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3厘米,宽5-8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疏离粗齿,上面除中脉外无毛,下面被紧贴绒毛,叶脉
-
曼哥龙巴豆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0米;嫩枝、花序和果均密被紧贴鳞腺;老枝的鳞腺渐脱落。叶纸质,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4-6厘米,顶端短尖,尖头钝,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腺,干后榄绿色,两面近同色,成长叶仅下面具稀疏的鳞腺;羽状脉,侧脉每边10-13条;下面基部中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