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藜芦
学名:VeratrumschindleriLoes.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
- 拉丁名
- Tricyrtis stolonifera Matsumura
- 别名
- 牛牯缩砂、波罗砂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姜亚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百合科
- 种
- 疣果豆蔻.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油点草族
- 属
- 油点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牯岭藜芦相似植物
学名:VeratrumschindleriLoes.f.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百合目Liliflorae
百合亚目SubordoLiliineae
百合科Liliaceae
藜芦族Veratreae
藜芦属Veratrum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1米,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在茎下部的宽椭圆形,有时狭矩圆形,长约30厘米,宽(2-)5-10(-13)厘米,两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收狭为柄,叶柄通常长5-10厘米。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生灰白色绵状毛;花被片伸展或反折,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近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基部无柄,全缘,外花被片背面至少在基部被毛;小苞片短于或近等长于花梗,背面生绵状毛,在侧生花序上的花梗长约6-8(-14)毫米;雄蕊长为花被片的2/3;子房卵状矩圆形。蒴果直立,长1-5-2厘米,宽约1厘米。花果期6-10月。
产地分布:
产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福建(上杭、建瓯)。生于海拔700-135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
植物图片:
-
滇糙叶树
学名:Aphananthecuspidata(Bl.)Plan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榆科Ulmace
-
德氏剪叶苔
产地分布产于大理。分布于西藏、四川。形态特征茎匍匐,长达8厘米,直径2毫米粗。叶覆瓦状排列,抱茎,阔卵形偏斜,1/2—2/3两裂,叶大1.5—1.6×0.9—1.0毫米,叶基盘肾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齿末端具黏液细胞,较大的齿略倒倾,背瓣略大
-
皱球蛇菰
学名:BalanophorarugosaTa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蛇菰目Balanophorales蛇菰科Balanophora
-
准噶尔鸦葱
基本信息学名Scorzonerasongarica(Kar.etKir.)Lipsch.etVas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
-
狭穗八宝
狭穗八宝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四川、湖北西部、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山西。湖北分布:神农架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主根短,侧根多数,粗线形,长达10厘米,暗褐色,具多数纤维状细根;根茎短,具多数褐色的叶残基。茎单1,直立,不分枝,中空,绿色,
-
白绒草
白绒草基本信息学名LeucasmollissimaWall.别名银针七(云南永德),灯笼草(花)(云南麻栗坡),北风草(云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
-
高茎卷瓣兰
产地分布产西藏南部(定结)。生于海拔24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沟谷岩石上。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印度东北部、越南。模式标本产于锡金。形态特征假鳞茎聚生,圆柱形,长约4厘米,中部粗约6毫米,上端变窄,顶生1枚叶,干后古铜色,具许多皱
-
黑叶蒲桃
形态特征乔木,高8米;嫩枝圆形或稍压扁,干后褐色。叶片卵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或略尖,基部宽而钝,上面干后黑色,有光泽,下面黑褐色,侧脉约25对,彼此相隔3-6毫米,在两面均突起,以80度开角平缓走向边缘,离边缘2毫米处结合成边脉,侧脉之间有明显网脉
-
大叶附地菜
基本信息学名TrigonotismacrophyllaVaniot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紫草科Bor
-
大麻叶泽兰
大麻叶泽兰大麻叶泽兰,拉丁名:EupatoriumcannabinumLinn.菊科泽兰属。国内分布:此种遍布全欧洲及北非洲,苏联西伯利亚地区、高加索地区也有分布。我国江苏宜兴、浙江杭州有记录,可能是引种归化的种。生小山山顶、山坡草丛或村落竹林内。与林泽兰极似,区别在于叶脉的式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