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复叶耳蕨
华西复叶耳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Bromus angrenica Drob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亚科
- 早熟禾亚科
- 族
- 雀麦族
- 属
- 雀麦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华西复叶耳蕨相似植物
华西复叶耳蕨学名Arachniodessimulans(Ching)Ching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蕨纲Filicopsida
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
真蕨目Eufilicale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形态特征
植株高80-120厘米。叶柄长38-50厘米,粗4-6毫米,禾秆色,基部密被棕色、披针形,顶部毛髯状,向上略被同样较小鳞片,上部近光滑。叶片阔卵状三角形,长30-55厘米,宽25-40厘米,顶部略狭缩呈三角形,渐尖头,四回羽状;羽片约20对,互生,有柄,斜展,密接,基部一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基部宽约15厘米,长渐尖头,三回羽状;一回小羽片16对,互生,有柄,基部下侧一片略较大,披针形,长达14厘米,宽约4厘米,渐尖头,二回羽状;二回小羽片约16对,互生,下部的有柄,基部一(二)对为羽状或羽裂,末回小羽片或裂片4-6对,卵状长圆形,急尖头,边缘具有芒刺的尖锯齿;第二至第六对羽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三回羽状或羽裂,基部上侧一片一回小羽片略较大;第七对羽片明显缩短,披针形,长8厘米,羽状,向上的各对羽片逐渐缩小。叶近草质,干后灰绿色,光滑,叶轴和各回羽轴下面偶被1、2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每二回小羽片或裂片4-6对,靠近叶边生;囊群盖棕色,厚膜质,边缘有睫毛,以后脱落。
产地分布
产于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山谷林下,海拔100-1900米。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
少花栒子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幼时密被平铺绿灰色绒毛,最后脱落近于无毛,深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常圆钝,稀稍急尖,有时微凹,并有短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长8-25毫米,宽4-17毫米,上面深绿色,有稀疏平铺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绿灰色绒毛;叶柄有绒毛,长
-
纤细茨藻
学名Najasgracillima(A.Br.)Magnu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沼生目Helobiae眼子菜亚目Potamogetonineae茨藻科Najadace
-
脆舌砂仁
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约2米。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6—70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叶无柄;叶舌全缘,长约4厘米,稍紫色,脆,无毛;叶鞘紫红色,无毛,具明显的纵条纹。穗状花序狭椭圆形,长7—8厘米,宽2.8—
-
韶子
韶子基本信息学名NepheliumchryseumB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无患子科Sa
-
荩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遍布全国各地及旧大陆的温暖区域,变异性甚大,我国有以下变种;生于山坡草地阴湿处。国外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形态特征荩草总状花序细弱,长1.5~3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茎顶;有柄小穗退化,仅剩短柄;无柄小穗长4~
-
克尔猪笼草
形态特征克尔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大约4m的高处。茎为圆柱形,直径约3~5mm。通常直立,不分枝。节间距为1.5~8.5cm。茎的颜色为绿色至红色。克尔猪笼草的叶片无柄革质,为倒卵形,长约18~31cm,宽约1.5~3cm,厚约0.5mm。叶片末端渐尖,基
-
短穗天料木
基本信息学名HomaliumbreviracemosumHowetKo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
动蕊花
动蕊花基本信息学名Kinostemonornatu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biatae
-
绿色管口苔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草地早熟禾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江西。国外分布: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北美,为重要牧草和草坪水土保持资源,世界各地浮遍引种栽植。模式标本采自欧洲。草地早熟禾足著名的无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