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角复叶耳蕨
凸角复叶耳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Bromus angrenica Drob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亚科
- 早熟禾亚科
- 族
- 雀麦族
- 属
- 雀麦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凸角复叶耳蕨相似植物
学名ArachniodescornopterisChing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蕨纲Filicopsida
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
真蕨目Eufilicale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形态特征
植株高85厘米。叶柄长45厘米,粗约3.5毫米,深禾秆色,基部密被暗棕色、披针形鳞片,向上连同叶轴密被深棕色、基部阔卵形,向上披针形,顶部毛髯状的较小鳞片。叶片阔卵形,长40厘米,下部宽30厘米,顶部渐尖,三回羽状;羽状羽片约9对,基部一对对生,向上的互生,有柄,斜展,接近,基部一对最大,阔长圆形,长25厘米,基部宽约15厘米,长渐尖头,向上弯弓,二回羽状;小羽片约18对,互生,中部以下的有柄,基部下侧4(5)片较上侧的为大,披针形,其中基部下侧一片略较长,达10厘米,宽约2.5厘米,渐尖头,基部近对称,阔楔形,羽状;末回小羽片(或裂片)13对,长圆形,长达1.8厘米,宽约5毫米,急尖头,全缘或波状;第二对羽状披针形,长22厘米,下部宽约6厘米,长渐尖头,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略较大,披针形,长5.5厘米,羽状,其余的小羽片披针形镰刀状,羽状至羽裂,裂片顶端几无锯齿;第三对羽片起,以上各对羽状羽片与第二对同形,逐渐缩短,羽状至羽裂,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或裂片略较大。叶干后厚纸质,黄绿色,上面光滑,裂片基部上侧小脉顶端在下面往往凸起呈角状;羽轴和小羽轴下面密被暗棕色、基部阔圆形,向上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每末回小羽片或裂片3-5(6)对,位于中脉与叶边中间;囊群盖暗棕色,厚膜质,脱落。
产地分布
特产于四川和重庆市(北碚缙云山)。生林下,海拔840米。
-
钝齿蕨萁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毛果缬草
形态特征矮小草本,高(5-)10(-18)厘米,根状茎短而不明显,簇生许多带状须根。匍枝细长,节部具近膜质的鳞片,枝端簇生须带状不定根和匍枝叶,后者圆形、全缘、长宽各4毫米,柄长1.5厘米。茎直立单生,在干标本上略呈红色,除节部具粗毛外,其余光秃或疏被粗毛。基生叶在干标本(花
-
帽蕊木
帽蕊木基本信息学名Mitragynarotundifolia(Roxb.)KuntzeRev.别名帽柱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
-
多花马鞍树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幼枝密生灰白色短毛,后呈暗紫色或暗灰色,无毛;冬芽扁卵形,褐色,被短灰色毛。羽状复叶,长14-20厘米;叶轴近无毛;小叶5-6(10)对,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7-6厘米,宽1-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或圆形,幼叶下面被毛,后脱
-
微毛忍冬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1米,凡幼枝、叶柄、叶(尤其下面)、总花梗及苞片均密被肉眼难见的微糙毛;幼枝有棱,常带蓝色,老枝灰黄色,有时疏生短硬毛。冬芽长5-8毫米,有1对外鳞片,外面无毛。叶带革质,通常矩圆形,有时椭圆形,长1-3(-5)厘米,两端近圆
-
细叶蒿柳
产地分布: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欧洲也有分布。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较狭长,宽仅2-4毫米。生长习性:多生于河边、溪边,海拔300-600米。
-
白柯
形态特征乔木,高很少达20米,胸径80厘米。芽鳞、当年生枝、叶背、叶柄、花序轴及壳斗的鳞片被棕黄或黄灰色毡状短柔毛,二年生枝毛较少,皮孔稀明显且凸起。叶厚纸质或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顶部长或短尖,基部楔尖,全缘,很少上部叶缘浅波浪状,中
-
蓝蓟
-
泽珍珠菜
泽珍珠菜基本信息学名LysimachiacandidaLindl.别名白水花(广西),水硼砂(贵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
-
黔南石楠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达12米,株形紧凑,叶革质,长椭圆至侧卵状椭圆形,有锯齿,新叶亮红色,复伞房花序。叶色美、姿态美;按常规自然生长,红叶石楠一年中基本上萌发3-4次,新芽萌发时,新梢及嫩叶均鲜红夺目。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