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毛菊
西藏风毛菊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草本类
与西藏风毛菊相似植物
西藏风毛菊基本信息
学名Saussureatibetic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菜蓟族Cynareae
飞廉亚族Carduinae
风毛菊属Saussurea
风毛菊亚属Subgen.Saussurea
全叶组Sect.pycnocephala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0-16厘米。茎禾杆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有棱。叶线形,长3-8厘米,宽1-3毫米,两面被灰白色长柔毛,下面的毛较密,边缘全缘,内卷,顶端急尖,基部扩大鞘状抱茎。头状花序2个,生茎枝顶端。总苞倒圆锥状,直径2-3厘米;总苞片4层,紫色,外层长圆状卵形,长8毫米,宽3-5毫米,顶端渐尖,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中层线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内层线形,长1.1厘米,宽1毫米,顶端渐尖,外面无毛。小花紫色,长9-11毫米,细管部长6-7毫米,檐部长3-4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顶端有小冠,无毛。冠毛污白色或淡黄褐色,2层,长1-2毫米,糙毛状,外层羽毛状,长7-8毫米。花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分布西藏、青海(麦积山)。海拔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北部。
-
大萼蓝钟花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青海(囊谦)和甘肃(舟曲)。形态特征花萼无毛或变无毛;叶片长5-7毫米,上面被疏而短的伏毛,下面毛较密而长。生长习惯生于海拔2500-4600米的山地林间、草甸或草坡中
-
白龙球
形态特征为多浆植物,植株丛生。茎球形至棒状,淡灰绿色,球顶部被白色绵毛;疣状突起短粗,腋部有白绵毛及长的白刺毛;刺座上最初有白绵毛,后脱落;刺多为4,有时为5-7,下方刺向外弯曲,2-7厘米长,其它的刺则较短,初为红色,后变白或灰,刺端暗色;花小,钟形,着生于球顶部,呈环状排
-
川鄂柳
产地分布产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省。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婆罗门参
婆罗门参(拉丁学名:TragopogonpratensisL.),别名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叶狭长丛生,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
-
水石衣
多年生小草本。根呈叶状体状,固着于石头上,外形似地衣,直径可达2.5厘米。叶鳞片状,每4-6枚一簇,二行覆瓦状排列,有时基部的为长3-6毫米的丝状体或有时全为丝状体,每2-6条一簇,不规则地散生于叶状体状的根上。佛焰苞长约2毫米,花被片2,线形,生于花丝基部两侧;雄蕊与子房近等长,花药长圆形;
-
海南山猪菜
形态特征缠绕草本。茎被黄色长硬毛。叶卵形,长3.5-7.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基裂片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7-9对;叶柄长1.5-3厘米,稍被长柔毛。花序腋生,花多数或少数,二歧聚伞花序,末次分枝单歧式,花序梗长2-3.5厘米,无毛
-
小齿锥花
小齿锥花基本信息学名GomphostemmamicrodonDun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
-
方片砂仁
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0.8—1.2米。叶片狭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14—34厘米,宽4—5.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无柄;叶舌全缘,长2—3毫米,密被短柔毛;叶鞘淡绿色,具明显的纤细纵条纹。穗状花序头状或长圆形,长2—3厘米,宽1.4—2厘米,从根茎基部抽出
-
箭唇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广东。形态特征多年生匍匐草本。根状茎纤细。假鳞茎散生于根状茎上,斜卵形,被膜质鞘,顶生1叶。叶纸质,卵状披针形或矩圆形,先端钝并具短尖。花葶生于根状茎上,纤细如发,基部被膜质鞘,顶生1朵小花。花紫红色。生长习惯
-
无梗越桔
无梗越桔基本信息学名VacciniumhenryiHems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杜鹃花科Eri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