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止痢蚤草

止痢蚤草

编辑:向梓涵发布时间:2021-02-16 22:00:57

止痢蚤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Zanonia indica Linn.
别名
山菊花,疏花百日草,疏花百日菊,五色梅野菊花
被子植物门
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
菊目
葫芦科
翅子瓜
亚科
紫菀亚科
向日葵族
翅子瓜属
类型
草本类

与止痢蚤草相似植物

基本信息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旋覆花族Trib.Inuleae

旋覆花亚族Subtrib.Inulinae

蚤草属Pulicaria

多羽毛组Sect.Francoeuria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被茸毛或棉毛。叶长圆形,基部心形,抱茎;边缘稍波状,或有齿。头状花序生于枝端;总苞球形,径1.1-1.5厘米;总苞片5-6层,线状披针形,被密棉毛。舌状花多数,舌片狭长,远超出总苞;冠毛污白色,较瘦果长四或五倍。瘦果被绢毛。—此种的头状花序较大,在每株通常有3-15个;总苞径0.7-1厘米。

止痢蚤草的特征简述是根据前人的记载写成。

产地分布

原产欧洲,是治痢草药。在北京有时栽培(Hsia,inContrib.Inst.Bot.Acad.Peip.1:68.1931)。

药用价值

止痢蚤草可入药,是治痢草药。

相似物种

邻种湿生蚤草P.uliginosaStev.(P.dysentericaGaertn.var.uliginosaHobenack.),总苞径0.7-1厘米,头状花序较小,在每株有15-70个,分布于西欧至中亚、帕米尔及天山等地。也供药用。

相关植物
  • 独龙楼梯草

    学名:Elatostemadulongense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荨麻科Urticace

  • 海南茶梨

    形态特征乔木,高约15米,有时为灌木状或小乔木;树皮黑褐色;小枝灰白色或灰褐色,圆柱形,无毛。叶革质,通常聚生在嫩枝近顶端,呈假轮生状,叶形变异很大,通常为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有时近披针状椭圆形,偶有为阔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15)厘米,宽3-5.5(

  • 东亚耳叶苔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粉叶绣线菊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1.5米;小枝有稜角,幼时无毛,紫褐色,老时暗灰色;冬芽小,卵形,有数枚鳞片。花枝上的叶片常为长圆倒卵形,长4-8毫米,宽2-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先端3浅裂,不孕枝上的叶片为扇形,长7-10毫米,宽8-12毫米,先端3-5深裂,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两

  • 菊三七

    菊三七(学名:Gynurajaponica),别称三七草,菊叶三七,土三七,血当归,牛头三七。高大多年生草本。花果期8-10月。分布于尼泊尔、泰国、日本和中国。生于阴湿肥沃处。有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等功效。有毒。可入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菊三七”混淆为“三七”。菊三七被子植

  • 永自鳞毛蕨

    学名Dryopterisyungtzeensis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大金光菊

    简述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可达2m以上,茎光滑,灰绿色。叶卵形至长椭圆形,大型,长可达30cm,全缘或具细齿;上部茎生叶心形,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具长花梗;舌状花黄色,先端下垂;管状花近圆柱形,带褐色;花期8月。形态特征高60~90cm,全

  • 山峰西番莲

    种名:山峰西番莲学名:passiflorajugorumW.W.Smith别名:科:西番莲科属:西番莲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国外分布:缅甸(克钦邦、八莫)亦有分布形态特征:木质

  • 白长春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半灌木,略有分枝,高达60厘米,有水液,全株无毛或仅有微毛;茎近方形,有条纹,灰绿色;节间长1-3.5厘米。叶膜质,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浑圆,有短尖头,基部广楔形至楔形,渐狭而成叶柄;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

  • 线裂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西西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1米左右。根状茎未见。叶柄长43-65厘米,下部粗约3毫米,栗色,并疏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褐棕色,以后逐渐脱落),向上为禾秆色,或略带暗栗色,略有光泽,光滑,上面有阔纵沟;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