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
除虫菊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草本类
与除虫菊相似植物
基础信息
学名PyrethrumcinerariifoliumTrev.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春黄菊族Anthemideae
菊亚族Chrysantheminae
匹菊属Pyrethrum
除虫菊组Sect.Cinerariifolia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7-60厘米。根状茎短。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银灰色,被贴伏的丁字形或顶端分叉的短柔毛。基生叶花期生存,卵形或椭圆形,长1.5-4厘米,宽1-2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全裂,侧裂片3-5对,卵形或椭圆形;二回为深裂或几全裂,裂片全缘或有齿。中部茎叶渐大,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向上叶渐小,二回羽状或羽状分裂或不裂。全部叶有叶柄,基生叶柄长10-20厘米,中上部茎叶的叶柄长2.5-5厘米。叶两面银灰色,被贴伏压扁的丁字形毛及顶端分叉的短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生3-10个头状花序,排成疏松伞房花序。总苞直径12-15毫米。总苞片约4层。外层披针形,长约4毫米,几无膜质狭边,中内层披针形至宽线形,长5-6毫米,边缘白色狭膜质。全部苞片硬草质,外面有腺点及短毛,外层的毛较多。舌状花白色,舌片长12-15毫米,宽4-5毫米,顶端平截或微凹。瘦果长2.5-3.5毫米,约5-7条椭圆形纵肋,舌状花瘦果的肋常集中于瘦果腹面。冠状冠毛长0.8-1.5毫米,边缘浅齿裂。花果期5-8月。
产地分布
原产欧洲。栽培药用,主要作农业杀虫剂。我国本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现在,陕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都有栽培。
用途
除虫菊头序花序中含有4种0.4-2%的杀虫成分,即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I、II)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I、II)。杀虫效力以除虫素甲最强。但上述4种成分性不稳定,容易水解而失效。杀虫的药理作用在于麻痹昆虫的神经;昆虫中毒后,初起呕吐、下痢,身体前后蠕动,继而麻痹,可致死亡,致死时间的长短依药量及昆虫种类而异。一般昆虫,经麻痹醉倒后,可在24小时内复苏;家蝇中毒后,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死亡率60-70%。对节虫动物,鱼类、两栖及爬虫类也有毒;对鸟类、哺乳类毒性不明显。除虫菊素甲的杀虫效果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当,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的毒力相当。
外用治疥癣,杀灭疥虫,通常制成油膏;或驱蚊(用除虫菊粉,制成蚊香,点燃烟薰),是蚊香的原料,也可制成粉剂或乳油剂;或杀灭孑孓,把除虫菊直接投放于孑孓滋生的水域中或用除虫菊水浸液。除虫菊头状花序所含各种杀虫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故收割后充分快速干燥,且防潮避光保存;如贮存过久,其杀虫驱虫毒力大减。
-
海南水锦树
海南水锦树基本信息学名WendlandiamerrillianaCowa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
-
细叶野牡丹
细叶野牡丹产地分布:产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形态特征:小灌木和灌木,直立或葡匐上升,高30-60厘米,分枝多,披散,被紧贴的糙伏毛。叶片坚纸质或略厚,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广急尖或钝,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长2-4厘米,宽8-20毫米,全缘,具糙伏毛状缘毛
-
黄木香
形态特征常绿藤本,高至6米。树皮红褐色,薄条状剥落;小枝绿色,光滑,无刺或疏生钩状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少数7片,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端尖或略钝,边缘有细锯齿,暗绿色,有光泽;托叶线形,与叶柄离生,早落。5~6月开花,花黄色,芳香,3~15朵排成伞形花序,也有花
-
西藏鳞果草
西藏鳞果草基本信息学名Achyrospermumwallichianum(Benth.)Benth.exHook.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
-
鸭首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四川北部与西部,与甘肃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短序算珠豆
形态特征直立亚灌木,高达1米。茎和枝密被黄色绒毛和疏被开展白色直柔毛。叶具单小叶;托叶早落;叶柄长2-3.5厘米,密被黄色绒毛和开展柔毛;小叶纸质,全为心形,长5.5-10厘米,宽5-8厘米,先端急尖,具锐尖头,细尖长1.5-2毫米,基部心形,两面被开展柔毛,侧脉每边8-10
-
盘腺阔蕊兰
学名:PeristylusfallaxLind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
-
聚合草
聚合草基本信息学名SymphytumofficinaleL.别名友谊草(吉林),爱国草(北京)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
-
多花小垫柳
产地分布产我国西藏。形态特征垫状灌木,主干于地表匍匐而生根。当年生枝细长,黄褐色,散生短柔毛,微斜上,高仅数厘米。芽小,有毛。叶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10毫米,宽1-4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呈楔形,上面绿色,无毛,叶脉不明显,下面苍白色
-
白大花千斤藤
形状特征攀援亚灌木,茎圆柱形,灰白色,具小瘤状皮孔。叶心状卵形,长16~17厘米,宽13~15厘米,全缘,基部心形,叶面近无毛,背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近平行射出至近边缘弧曲上升,与中脉在叶面微凹,在背面突出;叶柄长6.5~9厘米,密被微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粗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