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菀
莎菀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anonia indica Linn.
- 别名
- 山菊花,疏花百日草,疏花百日菊,五色梅野菊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菊目
- 科
- 葫芦科
- 种
- 翅子瓜
- 亚科
- 紫菀亚科
- 族
- 向日葵族
- 属
- 翅子瓜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莎菀相似植物
莎菀基本信息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紫菀族Trib.Astereae
莎菀属Arctogeron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根粗壮,垂直或多少扭曲,伸长或缩短,根状茎近木质,短,常有密集分枝,被密而厚的残叶鞘;叶密集于基部,线形,长5-10厘米,宽不足1毫米,近钻状,硬质,基部稍扩大成鞘,具1脉,两面无毛或多少被蛛丝状柔毛,边缘具硬糙缘毛;花茎2-6个,长3-10厘米,被疏蛛丝状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端,径1.5-2厘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狭披针形,顶端渐尖,背面沿中脉具龙骨状突起,绿色,被密短柔毛,具宽白色干膜质边缘;外围的雌花1层,舌状,舌片淡粉红色;中央的两性花黄色,花冠管状,长5-6毫米,顶端具5齿裂;瘦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稍具肋,被银白色长柔毛;冠毛白色,糙毛状,约与花冠等长或稍长。花期5-6月。
产地分布
产于黑龙江、内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蒙古也有分布。生于干燥山坡或多砾石处。
-
串铃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皮膜白色;球茎1~2cm。叶基生,线形,稍肉质,暗绿色,边缘常内卷,长约20cm。花茎自叶丛中抽出,1~3支,花茎高15~25cm,总状花序,小花多数密生而下垂,花冠小坛状顶端紧缩,花篮色或顶端白色,并有白色、肉色、淡蓝色和重瓣品种。
-
四川波罗花
四川波罗花基本信息学名ncarvilleaberesowskiiBatali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土生冠鳞苔
种名:土生冠鳞苔学名:Lopholejeuneaaberrantiahorik.科:细鳞苔科种中文名:土生冠鳞苔种拉丁名:Lopholejeuneaaberrantiahorik.科中文名:细鳞苔科科拉丁名:L
-
雪山当归
产地分布:云南丽江形态特征:植株高60—90厘米。茎直立,无毛。叶柄长5—7厘米,基部叶鞘长5—6厘米;叶片三回三出羽状深裂,草质,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叶脉上疏生柔毛。花绿色;总苞片披针形或线形,不等长,反卷,稀脱落;伞幅18—26;小总苞片线形,与花近
-
石豆兰
石豆兰石豆兰,学名BulbophyllurnradiatumLindl.兰科石豆兰属,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异名:石豆、岩豆,石枣、石米、金枣,独叶岩珠、鸭舌兰、岩板楂、青龙珠、线岩珠。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气生根须状,白色。蒴果卵形。根茎纤细,横生,具节,
-
河南卷瓣兰
形态特征茎根状茎匍匐,细长。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4-10毫米,卵球形,长约5毫米,粗2-4毫米,具纵条棱,顶生1枚叶。叶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长8-12毫米,宽5-8毫米,先端稍钝或凹入,基部收狭为短柄。花
-
夜花薯藤
形态特征藤本;茎缠绕或有时平卧,幼时被短柔毛,老茎木质化,圆柱形或有棱,灰白色或淡黄色,常具稍弯的小皮刺,茎节通常增粗。叶干后薄纸质,卵形至圆心脏形,长5-14厘米,宽3-10厘米,顶端长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有1-2个锐尖角,两面被短柔毛,有时近于无毛
-
佘山羊奶子
佘山羊奶子基本信息学名ElaeagnusargyiLevl.别名佘山胡颓子(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秦岭忍冬
秦岭忍冬(正名:葱皮忍冬,学名:LoniceraferdinandiiFranch.)为忍冬科忍冬属的植物。产辽宁长白山、河北南部(内丘)、山西西部(中阳),陕西秦岭以北、宁夏南部(海源)、甘肃南部、青海东部(民和、循化)、河南(太行山和息县)及四川北部。生于向阳山坡林中或林缘灌丛中,海拔10
-
低矮薹草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