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
苘麻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科
- 菊科
- 种
- 雏菊
- 类型
- 草本类
与苘麻相似植物
苘麻,锦葵科(Malvaceae)苘麻属一年生草本。又名青麻。韧皮纤维作物。苘麻是苘麻属植物,茎长而直,叶心形,被茸毛,花黄色,茎皮产生一种长而强韧的纤维,可用来制麻绳、麻袋,因此有时栽培,原产印度,但在热带和温带地方作为逸生植物被广泛归化。
简介
苘麻【药材名】苘麻【拉丁名】AbutilontheophrastiMedic【别名】菻,白麻,青麻,野苧麻,八角乌,孔麻【名称考证】苘麻(《唐本草》),又名:菻(《说文》)、白麻(《纲目》)、青麻、野苧麻、八角乌、孔麻【科目来源】锦葵科植物【药用部位】苘麻的全草或叶。本植物的根(苘麻根),种子(苘实)亦供药用。【性味归经】《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苦,平。”入脾、胃二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滋补肾阴。治痈疽肿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捣敷。【资源分布】分布全国各地。【古籍考证】出自《唐本草》;《纲目》:“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如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儿亦食之。”【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芸香甙(Rutin)0.2%。【相关选方】治痈疽肿毒:苘麻鲜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子实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原生形态】苘麻,又名:白麻(《纲目》),青麻、野苧麻、八角乌、孔麻。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达3~4米。茎直立,具软毛。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8~18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8~2.5厘米,粗壮;花萼绿色,下部呈管状,上部5裂,裂片圆卵形,先端尖锐;花瓣5;黄色,较萼稍长,瓣上具明显脉纹;雄蕊简甚短;心皮15~20,长1~1.5厘米,顶端平截,轮状排列,密被软毛,各心皮有扩展、被毛的长芒2枚。蒴果成熟后裂开;种子肾形、褐色,具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国各地。【参考出处】《唐本草》,《纲目》【相关药材】华苘麻苘麻根苘麻子【关键词】清热解毒滋补肾阴痈疽肿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
2名
【中药名】苘麻(<新修本草>)
【蒙药名】赫依一麻
【学名】AbutilontheophrastiMedic.[锦葵科]
3形态特征
形态描述: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米。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12厘米,被星状细柔毛;叶片圆心形,长5~1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3厘米,被柔毛,近顶端具节;花萼杯状,密被短绒毛,裂片5,卵形;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雄蕊柱平滑无毛;心皮多数,先端平截,具扩展被毛的长芒2,排列成轮状,密被软毛。蒴果半球形,直径约2厘米,分果多数,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4习性
苘麻为喜温短日照作物,苗期较耐寒。一般在春季、地下5厘米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生育日数为70~120天。南种北植,增产效果显著;但因其对光照条件反应的敏感性较其他麻类作物弱,故引种北植容易收到成熟种子。栽植不宜过密,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为宜。当麻株出现半花半果,茎杆由绿转黄绿时收获则产量高、品质好。收割后打捆,整株浸沤,脱胶后剥洗晒干。苘麻纤维黄白或银白色,有光泽,耐盐、耐水浸,主要用作船舶和养殖海带用绳索的原料。织成的麻袋用于修筑隧道、涵洞及防汛。
5分布
兴安南部、科尔沁、燕山北部、赤峰丘陵、阴南丘陵。全国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广布世界各地。
6发展
苘麻在中国的种植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周礼>,距今已有2600余年,当时被人们利用作为衣着原料,但由于纤维品质不及苎麻和大麻,后逐渐变为制造绳索和包装用品的原料。中国苘麻以东北、华北两个地区为主要产地,华东、内蒙古等地也有一定数量。1936年前后的年产量约3万吨左右,除国内自用外,尚有21%左右出口。1937~1940年产量下降到2万吨左右,到1954年产量已恢复并达到6.4万吨。从60年代开始,由于黄麻、槿麻种植业的恢复和发展,苘麻的种植被部分取代,产量有所下降。
7产地产量
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产量较多。
8入药部分
种子(茼麻子)、全草及根入中药。
种子入蒙药。
9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筛去果皮杂质,晒干备用;夏、秋季采收全草及根,晒干,切段备用。
10药材鉴别
性状种子呈三角状肾形,长3.5—6毫米,宽2.5—4.5毫米,厚l一2毫米。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绒毛,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片,重叠折曲,富油性。气微,味淡。
以饱满、色灰黑者为佳。
鉴别粉末黄白色。种皮栅状细胞壁甚厚,下半部微木化。种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壁薄,有石细胞状非腺毛残基。非腺毛单细胞,长43~239微米,壁厚,微木化。色素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黄棕色至红棕色物。胚乳细胞壁略呈连珠状增厚,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并含少数草酸钙簇晶。
11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芸香甙。种子含脂肪油15一17%,其中58%为亚油酸;并含球朊C,水解后得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根含粘液质,其中有戊糖1.41%,戊聚糖1.25%,甲基戊聚糖5.13%,糖醛酸17.2%和微量甲基戊糖。
12性味功能
中药苘麻子:味苦、甘,性平。清利湿热,退翳。全草及根:味苦,性平。解毒祛风。
蒙药味苦、甘,性平、糙、轻、燥,动。燥“希日乌素”,杀虫。
13主治
中药苘麻子: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全草及根:治痢疾,中耳炎,关节酸痛。
蒙药治皮肤瘙痒,癣,秃疮,脓疱疮,麻风病,淋巴腺肿大,痛风,游痛症,“青腿病”,浊热,风湿性关节炎,创伤。
14用量用法
中药苘麻子6—8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全草及根10—30克,水煎服。
蒙药单用1.5—3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
翼齿六棱菊
翼齿六棱菊基本信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
小鳞苔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互叶长蒴苣苔
互叶长蒴苣苔基本信息学名DidymocarpusaromaticusWall.exD.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毛茉莉
毛茉莉基本信息学名Jasminummultiflorum(Burm.f.)And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
-
美国皂荚
美国皂荚种名:美国皂荚学名:GleditsiatriacanthosL.别名:三刺皂荚科:豆科属:皂荚属产地分布:原产北美地区;我国杭州、南京、青岛、泰安、北京等地有引种栽培。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二回羽状复叶
-
兴安老鹳草
产地分布产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呼玛县、饶河县;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吉林省汪清县。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直立,生有肉质粗根。茎高20-70厘米,直立,多次二歧分枝,具开展或倒生开展长毛,上部
-
革叶算盘子
形态特征灌木或乔木,高3-10米;枝条具棱,干后褐色;小枝细,开展;除叶柄和子房外,全株均无毛。叶片纸质或近革质,披针形或椭圆形,有时呈镰刀状,长3-12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灰绿色,下面灰白色;侧脉每边5-7条,下面凸起;叶柄长2-4毫米
-
东北看麦娘
形态特征:一年生。秆细瘦,光滑,节处常膝曲,高约20厘米,具3-5节。叶鞘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薄而软,长5-7厘米,宽2-3毫米。圆锥花序圆柱状,长3-7厘米,宽约4毫米,基部常为叶鞘包围;小穗长约3毫米;颖膜质,基部互相连合,具3脉,脉上生细纤毛,两侧被微毛;外
-
铁树
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茎高1~8米。茎干圆柱状,不分枝。在生长点破坏后,能在伤口下萌发出丛生的枝芽,呈多头状。茎部宿存于的叶基和叶痕,呈鳞片状。叶从茎顶部长出,1回羽状复叶,长0.5~2.0米,厚革质而坚硬,羽片条形。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
-
北疆缬草
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25-35厘米,全株近无毛,根状茎横生或斜生,长1-2厘米,有不太明显的节结,前端稍被膜状老叶鞘,须状根自根茎长出。基生叶2-3对,圆卵形,长1-1.8厘米,不裂,有时有浅圆齿,柄长3-4厘米;茎生叶2-3对,倒卵状长圆形至宽卵形,长约4厘米,宽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