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小檗
南湖小檗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BerberishayatanaMizush.
- 别名
- 无
- 科
- 小檗科
- 属
- 小檗属
与南湖小檗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产于台湾
形态特征
常绿矮小灌木。枝细弱,淡灰色,光滑无毛,具棱槽;茎刺三分叉,细弱,长1-1.5厘米,腹面具槽。叶革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急尖,具短细尖头,基部阔楔形,无毛,上面苍白色,中脉微凹陷,背面亮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侧脉5-7对,显著,不被白粉,叶缘平展,每边具3-7刺齿;叶柄短。花2-6朵簇生;花梗纤细,长8-10毫米,光滑无毛;花黄色;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5毫米,先端急尖;萼片2轮,外萼片阔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圆形;花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先端缺裂,基部渐狭,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5毫米,药隔先端微延伸,平截;胚珠单生,具柄。浆果椭圆状或卵状,黑色,长4-6毫米,直径约2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被白粉。
生长习惯
生于山坡。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变绿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1.5米。幼枝淡红色,具条棱,老枝暗紫红色或暗灰色,圆柱形,有稀疏疵点;茎刺三分叉或单生,长7-17毫米。叶纸质,长圆状倒卵形,长1.5-2.7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钝尖或钝形,具1刺尖头,基部渐狭,上面暗绿色,中脉扁平,侧脉2-3对,背面淡黄绿色
-
汉源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枝具条棱,棕色或棕黄色,散生黑色疣点;茎刺三分叉,粗壮,淡黄色,长1.5-3.5厘米。叶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凹陷
-
北江十大功劳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0.8-1.5米。叶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20-35厘米,宽7-11厘米,具5-9对排列稀疏的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1-1.5厘米,上面暗绿色,叶脉微显,背面淡绿色,叶脉不显,叶轴粗1.5-2.5毫米,节间长2-7厘米;最下一对小叶狭卵形,长3.5-5
-
宜章十大功劳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叶椭圆形,长20-42厘米,宽8-15厘米,具8-10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1-1.5厘米,上面暗绿色,叶脉明显凹陷,背面淡黄绿色,叶脉隆起,叶轴粗2-3毫米,节间长2-4.5(-7)厘米;小叶厚革质,最下一对小叶卵形,长2-3厘米,宽1-2
-
秦岭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湖北、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1米。老枝黄色或黄褐色,具稀疏黑色疣点,具条棱,节间1.5-4厘米;茎刺三分叉,长1.5-3厘米。叶薄纸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偶有近圆形,长1.5-3.5厘米,宽5-25毫米,先
-
北京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约1米。枝具棱槽,禾秆黄色或带淡棕褐色,无毛,具稀疏黑色疣点;茎刺单生,偶三分叉,长5-8毫米,腹面具浅槽,与枝同色。叶薄纸质,狭倒披针形,长1-4厘米,宽3-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中脉微隆起,背面淡绿色,无毛,不被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两面
-
川鄂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湖北、湖南、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河南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灰黄色或暗褐色,幼枝红色,近圆柱形,具不明显条棱;茎刺单生或三分叉,与枝同色,长1-3厘米,有时缺如。叶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厘米,偶长达
-
东川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0.6-1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无疣点;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达1厘米。叶厚革质,狭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黄绿色,中脉明显凹陷,侧脉微显,背面密被白粉,中脉隆起,侧
-
短苞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西藏。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约2米。老枝灰色,圆柱状,具稀疏疣点,幼枝淡暗红色;茎刺细弱,单1,长1-1.5厘米,与枝同色。叶纸质,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0.7-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扁平,侧脉3-
-
短锥花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西藏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淡黄色,具条棱和稀疏疣点,有时被短柔毛,幼枝紫红色,被短柔毛;茎刺单1或三分叉,圆柱形,细弱,长5-15毫米,棕黄色。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3(-4)厘米,宽0.5-1.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