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头藨草
双柱头藨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anthorμlum nitidum(Roxb.)DC.
- 别名
- 入地金牛、双面刺、山椒、下山虎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中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云香目
- 科
- 芸香科
- 种
- 两面针
- 亚科
- 舟叶花亚科
- 族
- 百合族
- 属
- 花椒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双柱头藨草相似植物
种名:双柱头藨草
学名:Scirpusdistigmaticus(Kukenth.)TangetWang
别名:
科:莎草科属:藨草属
产地分布:
产于甘肃、四川。
双柱头藨草草科名莎草科牧草科拉丁名Cyperaceae牧草科英文名SedgeFamily牧草属名藨草属牧草属拉丁名ScirpusL.牧草属英文名Bulrush天然牧草双柱头藨草牧草学名Scirpusdistigmaticus(Kukenth.)TangetWang牧草英文名Double-stigmaBulrush地理分布双柱头藨草(别名川甘藨草)分布宁夏灌区,甘肃和青海等地,生长在海拔3200-3600米高山草原上。形态特征植株矮小,具细长匍匐根状茎。秆纤细,高10-25厘米,近于圆柱状,平滑,无秆生叶,具基生叶。叶片刚毛状,最长达18毫米;叶鞘长于叶片,长可达25毫米,棕色,最下部2-3个仅有叶鞘而无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小穗单一,顶生,卵形,长约5毫米,宽2.5-3毫米,具少数花;鳞片卵形,顶端钝,薄膜质,长约3.5毫米,麦秆黄色,半透明,具光泽,或有时下部边缘呈白色,上部为棕色;无下位刚毛;具3个不发育的雄蕊;花柱长,柱头2,外被乳头状小突起。小坚果宽倒卵形,平凸状,长约2毫米,成熟时呈黑色。花果期7-8月。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生长于池沼缘或沼泽地,果期含粗蛋白7.2%,粗脂肪5.99%,粗纤维33.15%。播种繁殖。饲用价值该牧草,营养价值尚高。草科名莎草科牧草科拉丁名Cyperaceae牧草科英文名SedgeFamily牧草属名藨草属牧草属拉丁名ScirpusL.牧草属英文名Bulrush天然牧草双柱头藨草牧草学名Scirpusdistigmaticus(Kukenth.)TangetWang牧草英文名Double-stigmaBulrush
藨草-基本概况编辑本段
藨草基本概况
特征:具长的匍匐根状茎,秆散生,粗壮,高20-100cm,三棱形,基部具2-3个叶鞘,鞘膜质,最上一个鞘顶具叶片。叶片扁平,长1.3-5.5cm,宽1.5-2mm。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7cm,侧枝聚伞形花序假侧生,有1-8个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6-12mm,宽3-7mm,密生多数花;雄蕊3;花柱短,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平凸状,长2-3mm,成熟时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
形状:莲座状叶丛榄绿色。叶面有横向银灰色条斑,叶背有白粉,缘有小锯齿,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小花序扁平。秆散生,三棱形,聚伞形花序假侧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棱形,顶有1~8个簇生的小穗。
生物特性:抗寒耐湿,为湿生植物。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成片出现藨草占优势的群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喜水湿,怕干旱,耐阴。生长适温13~19℃,冬季温度不低于7℃,其地下部可耐-15℃低温。
采制: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即可。
生长习性:藨草挺拔直立,色泽光雅洁净,主要用于水面绿化或岸边、池旁点缀,较为美观,也可盆栽庭院摆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观赏用。全草入药,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等症;秆可代替细麻绳包扎东西。
优势:耐寒性强,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使用。根系发达,对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是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的重要植物材料。
藨草-生境分布编辑本段
藨草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溪塘边、沼泽地及低洼潮湿处。成片出现藨草草占优势的群落。
资源分布:除广东、海南外,中国各地区均有分布;俄罗斯、欧洲和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
藨草-培育繁殖编辑本段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3-4月份在室内播种,用盆装入培养土并整平压实,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在上面,然后
藨草
洒上一层细纱或土覆盖种子,再将播好种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温20-25℃,20天左右即可发芽生根。无性繁殖在清明节前后,把越冬苗从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丛,每丛8-12个茎芽,进行栽种。露地栽培,选择水景区适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当年即可旺盛生长连成片。盆栽,选用无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温度及浅水(1-3cm)15天左右即可发芽。在生长发育季节时,应及时清除田中、盆中杂草,初期水浅,中期深水,后期浅水,以促使地下茎越冬芽地形成,提高来年的繁殖系数。生长期内需施1-2次追肥,冬季要清除枯叶。病虫害防治,病害为叶斑病,用多菌灵1000倍叶喷雾于叶面均可。虫害用敌百虫、敌杀死等1000-1500倍液喷杀均可起到杀虫的效果。
藨草-饲用价值编辑本段
适口性劣等,幼期马、牛、猪、羊乐食。藨草质地柔软,产量高。可利用期为6~8月,供青饲。粗老之后纤维多,饲用价值降低。由于生长在水湿地或浅水中,造成收获和放牧的困难,故未被广泛应用。全株除刈割饲用外,是造纸和编织(编席、编帽子、编坐垫)的原料。
-
粳稻
简介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期长,比较耐寒,米质粘性强,米粒短圆,蛋白质含量较高,口味好。粳稻碾出的米叫“粳米”,有的地方把“粳米”称作“大米”,其实粳米只是大米(稻米)的一个品种。主产我国黄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较耐
-
腺萼蝇子草
产地分布西藏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金平楼梯草
学名:Elatostemajinpingense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荨麻科Urticac
-
大苞黄精
形态特征根状茎通常具瘤状结节而呈不规则的连珠状或为圆柱形,直径3-6毫米。茎高15-30厘米,除花和茎的下部外,其他部分疏生短柔毛。叶互生,狭卵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8厘米。花序通常具2花,总花梗长4-6毫米,顶端有3-4枚叶状苞片;花梗极短,长1-2
-
台湾石柑
形态特征:附生藤本。小枝具4棱。节间长1厘米,上部伸长。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锐尖,长(2-)6-8厘米,宽1-2厘米;叶柄宽楔形,长0.6-1.2厘米,宽3-4毫米,长为叶片的1/6-1/8。花序柄长于叶柄,下部具苞片5。佛焰苞短卵形,锐尖,长约5毫米。肉穗花序具短梗,卵圆
-
乌荆子李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老枝灰黑色,无毛,有时有刺;小枝紫褐色,被绒毛;冬芽单生或2个并生,卵圆形,紫红色,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鳞片边缘有细齿和疏睫毛,有时近无毛。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稀长圆形,长3.5-6(-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
-
短叶柳叶菜
短叶柳叶菜基本信息学名EpilobiumbrevifoliumD.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桃金娘目Myrtiflorae
-
髯萼紫堇
种名:髯萼紫堇学名:CorydalisbarbisepalaHand.-Mazz.etFedde别名:科:罂粟科属:紫堇属产地分布:产四川西北部(松潘、马尔康、小金)。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16-
-
西藏锦鸡儿
形态特征灌木,高0.7-1米,多分枝,针刺密。树皮黄褐色、红褐色或绿褐色,不规则开裂,有光泽。托叶狭三角形,长1-3毫米,硬化成针刺,宿存;叶轴在长枝者硬化成针刺,长5-10毫米,较粗壮,向下弯,短枝者细瘦,长4-5毫米,脱落或宿存;小叶在长枝者2-4对,羽状,短枝者2对,假
-
报春蜂斗草
基本信息学名SonerilaprimuloidesC.Y.WuexC.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桃金娘目Myrtiflor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