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稃草
双稃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anthorμlum nitidum(Roxb.)DC.
- 别名
- 入地金牛、双面刺、山椒、下山虎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中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云香目
- 科
- 芸香科
- 种
- 两面针
- 亚科
- 舟叶花亚科
- 族
- 百合族
- 属
- 花椒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双稃草相似植物
种名:双稃草
学名:Diplachnefusca(Linn.)Beauv.
别名:
科:禾本科属:双稃草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国外分布:从埃及到热带非洲及南非,经东南亚至澳大利亚皆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巴勒斯坦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秆直立或膝曲上升,有或无分枝,高20-29cm,无毛。叶鞘平滑无色,疏松包住节间,且通常自基部节处以上与秆分离;叶生透明膜质,长3-6mm;叶片常内卷,上面微粗糙,下面较平滑,长5-25cm,宽1.5-3mm。圆锥花序长15-25cm,主轴与分枝均粗糙;分枝长4-10cm,上升;小穗灰绿色,近圆柱形,长6-10mm,含5-10小花;小穗轴节间长约0.5mm,两边疏生短毛;颖膜质,具1脉,第一颖长2-3mm,第二颖长3-4mm;外稃背部圆形,先端全缘或常具2齿裂,具3脉,中脉从齿间延伸成长约1mm的短芒,侧脉上部1/2处疏被柔毛,基盘两侧有稀疏柔毛,第一长稃长4-5mm;内稃略短外稃,先端近于截平,脊上部呈短纤毛状;花药乳脂色,长0.5-0.75mm。颖果长约2mm。染色体2n=20。花果期6-9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潮湿之地。
-
铁梗报春
铁梗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sinolisteriBalf.f.别名铁丝报春(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
-
柔毛大叶蛇葡萄
种名:柔毛大叶蛇葡萄学名:AmpelopsismegalophyllaDielsetGilgvar.jiangxiensis(W.T.Wang)C.L.Li别名:科:葡萄科属:蛇葡萄属产地分布:产江西。生长习性
-
合蕊五味子
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当年生枝褐色或变灰褐色,有银白色角质层。叶坚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厘米,宽2-3.5(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具疏离的胼胝质齿,有时近全缘,侧脉每边4
-
小花羊奶子
基本信息学名ElaeagnusmicranthaC.Y.Ch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桃金娘目Myrtiflorae
-
阴湿小檗
产地分布分布于我国西藏地区南部及四川地区西南部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5-2.5米。老枝灰黑色,幼枝紫红色,具条棱和黑色疣点,茎刺单生或三分叉,长1-2厘米。叶纸质,长圆状倒卵形,长1-2厘米,宽4-6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下延成柄,上面暗
-
异花兔儿风
异花兔儿风(insliaeaheterantha)为菊科兔儿风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米至2,800米的地区,常生于水沟、林缘或杂木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
-
尖喙石笔木
尖喙石笔木基本信息学名TutcheriarostrataCh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
豆瓣绿
豆瓣绿,小型的草本植物,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南美洲北部。后来传入中国,一般作为盆栽装饰用,以其明亮的光泽和自然地绿色受到广泛欢迎。而且该植物还可以药用,根据中医药理,其内用可以祛风除湿,止咳祛痰。外用可以治跌打损伤,骨折,所以其也是中草药的重要一部分。豆瓣绿,小型的草本植物
-
尖萼连蕊茶
种名:尖萼连蕊茶学名:Camelliaforrestii(Diels)Coh.St.var.acutisepala(TsaietFeng)ChangTax.别名:科:山茶科属:山茶属产地分布:形态特征:
-
向日垂头菊
向日垂头菊基本信息学名Cremanthodiumhelianthu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