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蓝耳草
沙地蓝耳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Fritillaria karelinii (Fisch.) Baker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百合科
- 族
- 百合族
- 属
- 贝母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沙地蓝耳草相似植物
种名:沙地蓝耳草
学名:Cyanotisloureiroana(Schultes.etSchultes)Merr.
别名:
科:鸭跖草科属:蓝耳草属
产地分布:
产广东(徐闻)和海南(陵水?)。越南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平铺草本,全体被长硬毛。茎分枝而膝曲,或匍匐生根,红色。叶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厘米,宽4-8毫米,无柄;叶鞘膜质,长1-1.4厘米。蝎尾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分枝顶端,具长2.5-6厘米的花序梗;总苞片叶状,通常较花序为短;苞片镰刀状,长5-13毫米,有睫毛;萼片披针形,长5-6毫米,背面被绵毛,宿存;花瓣红色、蓝色或蓝紫色,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6-8毫米,宽约2.5毫米。蒴果长2毫米。种子长1毫米,具细网纹。花期在冬季。
生长习性:
生于平地阳处。
-
大羽半边旗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横卧,粗约1厘米,坚硬,木质。叶柄长约1米,粗约4毫米,坚硬,基部栗褐色,向上为深禾秆色,无光泽,光滑;叶片长圆状卵形,二回半边羽状深裂;羽片互生,斜向上,无柄,下部的相距11厘米,镰刀状
-
红笼头菌
种系发生和命名红笼头菌海绵状的臂红笼头菌早在1560年已由瑞士博物学家康拉德·盖斯勒在他的《水生动物命名》(NomenclatorAquatiliumAnimantium)中给出描绘,但盖斯勒把这种蘑菇误认为一种海洋生物。1597年它出现在约翰·杰拉德的《大植物志》(Grea
-
碧螺春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
-
点叶薹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国外分布: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长核果茶
基本信息学名PyrenariaoblongicarpaCh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
石山苣苔
石山苣苔基本信息学名PetrocodondealbatusHanc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G
-
甘肃米口袋
形态特征托叶狭三角形,被稀疏柔毛,基部合生并贴生于叶柄,叶长2-5厘米,被疏柔毛,小叶9-15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8毫米,宽1.5-3.5毫米,先端圆到微缺。伞形花序具2-3朵花,总花梗纤细,可长于叶一倍,被疏柔毛;苞片钻形,小苞片线形。花萼钟状,长5毫米,上2萼齿稍长
-
钻鳞耳蕨
钻鳞耳蕨学名:Polystichumsubulatum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寒竹
形态特征寒竹是一种灌木状竹类,竿高1-1.5(3)米,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径粗0.5-1厘米;节间圆筒形,长10-14厘米,绿色并带紫褐色,竿壁厚,基部节间近实心;竿环略突起;箨环起初有一圈棕褐色绒毛环,以后渐变无毛;竿每节分3枝,以后可成多枝。箨鞘薄纸质,宿存,长于其节
-
宽齿直花水苏
形态特征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萼齿卵圆状三角形,先端微尖,近于直伸;花较大,长在1.5厘米以上;植株各部被极密柔毛。参看直花水苏(原变种)生长环境生于草坡上,海拔2500-3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