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果飘拂草
疣果飘拂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Cheilanthopsis elongata (Hook.) Cop.
- 别名
- 大良姜、山姜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姜亚纲
- 目
- 莎草目
- 科
- 岩蕨科
- 种
- 长叶滇蕨
- 亚科
- 姜花亚科
- 属
- 滇蕨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疣果飘拂草相似植物
植物简介
中文学名:疣果飘拂草
二名法:Fimbristylisverrucifera(Maxim.)Makino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莎草目(Cyperales)
科:莎草科(Cyperaceae)
属:飘拂草属(FimbristylisVahl)
种:疣果飘拂草
植物特征
无根状茎。秆密茂丛生,细,光滑。叶较秆短得多,毛发状,柔软,内卷或近于平张,长3-5厘米,宽0.25-0.5厘米;鞘锈褐色,无毛,薄膜质,鞘口斜裂。苞片3-10枚,毛发状,最下面1-2枚有时稍高于花序;长侧枝聚繖花序简单或近于复出,有少数至多数小穗,辐射枝3-10个不等长,细,张开;小穗单生,少有2个簇生,长圆形或圆卵形,长3-6毫米,宽2-2.5毫米,有多数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薄膜质,淡白色或淡麦秆黄色,顶端钝,具直的短尖,背面具绿色龙骨状突起,有一条脉,长约1毫米(不连短尖),短尖长约0.25-0.3毫米;雄蕊1,花药披针形,顶端具短尖;花柱无毛,基部稍肥厚,柱头2。小坚果狭长圆形,圆筒状,具光泽,褐色,两边有4-6个白色,具柄,球形的乳头状突起(突起后来脱落),基部近于截形,具细柄,表面细胞呈横的,近于六角形的网纹或近于线形的横纹。
地理分布
产于浙江,根据文献记载,东北各省亦有,但我们还未见到标本;也分布于苏联阿穆尔州、日本、朝鲜。
-
秦岭藤
秦岭藤基本信息学名Biondiachinensis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萝藦科Asclep
-
钝叶金合欢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嫩枝被短柔毛及腺毛,后变无毛。托叶线形,长2-3厘米。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长2.5-6.5厘米,中部或中部以上具椭圆形、凸起的腺体,稀扁平;羽片8-20对,羽片轴长2-12厘米;小叶19-21对,长圆形,长(2-)3.5-7.5毫米,宽0.8-1.5毫米,顶
-
铺地香茶
科别:唇形科别名:红花百里香、匍匐型百里香、麝香草英文名:Thymusserpyllum利用部位:叶特性:植高仅4-6公分、特别适合美化城市绿地,环境适应性好于普通百里香。用途:叶片可结合各式肉类、鱼贝类料理,泡茶能帮够助消化、消除肠胃胀
-
刺芙蓉
刺芙蓉基本信息学名HibiscussurattensisLinn别名刺木槿(海南植物志),五爪藤(海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秃疮花
学名Dicranostigmaleptopodum(Maxim.)Fedd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oeadales罂粟亚
-
岩匙
形态特征岩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根状茎粗壮,木质,几直立,稍弯曲,褐色或暗褐色,直径3-4毫米,密被阔卵形鳞片,鳞片黑褐色,不透明,具纵脉,先端渐尖,,无毛;顶端发出5-10(-13)片成莲座状的叶丛。叶基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椭圆状匙形,中部以上最宽,长3-
-
多脉木荷
多脉木荷基本信息学名SchimapolyneuraCh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山茶
-
大叶白麻
大叶白麻种名:大叶白麻学名:Poacynumhendersonii(Hook.f.)Woodson别名:野麻、大花罗布麻科:夹竹桃科属:白麻属产地分布:分布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在国外,俄罗斯也有。形态特征:
-
中华花荵
植物学史观察了遍及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至西南的各地标本,可以看到花荵的个体变异比较明显。正因如此,前人曾将欧、亚广布的花荵划分为若干个地理的或生态的种、亚种、变种,他们大致是依据花序的类型为聚伞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花萼裂片顶端钝或锐尖,花冠大小或裂片边缘有无缘毛,植株各部被
-
鳞柄叉蕨
种名:鳞柄叉蕨学名:Tectariagriffithii(Bak.)C.Chr.别名:科:叉蕨科属:叉蕨属产地分布:产台湾、贵州。锡金、缅甸、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及菲律宾也产之。形态特征:植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