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叶嵩草
禾叶嵩草(学名:Kobresiagraminifolia)为莎草科嵩草属下的一个种。产于陕西(太白山)和甘肃南部。
- 拉丁名
- Potamogeton filiformis Pers. var. applanatus (Y.D.
- 别名
- 小波斯菊、金钱菊、孔雀菊
- 门
- 木贼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百合亚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莎草科
- 种
- 禾叶嵩草
- 亚科
- 藨草亚科
- 族
- 藨草族
- 属
- 薹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禾叶嵩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直立,坚挺,高30-45厘米,三棱形,光滑,基部的宿存叶鞘淡褐色,有光泽,高及秆的1/4-1/3。叶短于秆或与秆近等长,对折,线形,宽1-2毫米,边缘粗糙,柔软。穗状花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线状圆柱形,长4-5厘米,在基部偶有1-2朵雌花;雌花序线形或线状圆柱形,长6-7.5厘米,粗3-6毫米,支小穗多数,上部的密生,下部的较疏远。雄花鳞片狭长圆形,长6-8毫米,顶端钝,膜质,褐色,内有雄蕊3枚:雌花鳞片狭长圆形,长6-7毫米,顶端钝、渐尖或圆形,纸质,两侧褐色,有狭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淡黄色,具1-3条脉。先出叶狭椭圆形,长4-5.5毫米,纸质,下部黄白色,上部褐色,在腹面,边缘分离几至基部,背面具微粗糙的2脊,脊间无脉或具细脉,顶端白色膜质,截形或浅二裂。小坚果狭椭圆形,三棱形,长3.5-5.5毫米,成熟后淡褐色,基部具短柄,顶端渐狭成圆锥状的喙,不伸出或略伸出先出叶之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退化小穗轴扁,长为小坚果的1/3。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100-3800米的山顶、岩缝中或林间草地。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庙湾。
分布范围
禾叶嵩草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等省。
主要价值
牛羊采食,中等牧草。
-
糙喙薹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垂直向下延。秆高25-70厘米,平滑,基部具暗褐色分裂成纤维状的老叶鞘。叶短于秆,宽1-3毫米,平张,边缘稍粗糙。苞片叶状,短于花序,具长鞘,鞘长1.2-3厘米。小穗3-5个,上部1-2(3)个雄性,接近,圆柱形,长1-2厘米,宽4-6毫米。雌花鳞片卵形或卵状披
-
具芒鳞砖子苗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云南、四川;生长于林下草坡上或空旷的潮湿处。国外分布:也分布于非洲,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锡金、印度、越南。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
-
宽叶亲族薹草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明亮薹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四川西部和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国外分布:锡金、尼泊尔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
-
伞草
旱伞草-植物信息拉丁名:Cyperusalternifolius植物名称:旱伞草别名:水棕竹、伞草、风车草科名:莎草科属名:莎草属适应地区: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
-
广东薹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南部(金佛山)、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越南、老挝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三头薹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国外分布: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毛果珍珠茅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浙江、湖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海南岛、福建、台湾;生长在干燥处、山坡草地、密林下、潮湿灌木丛中,海拔0-1500米。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锡兰、马来亚、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澳洲。形态特征暂无生长
-
隐匿薹草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带岭薹草
产地分布产黑龙江。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