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草
钟山草高40-60厘米。茎不分枝或有疏枝,密被褐色卷毛。叶互生,条形,无柄,微肉质,顶端急尖,长1.5-5厘米,宽1-2毫米,有一条中脉,边缘反卷,上面和边缘及背面脉上粗糙,下部叶两侧各有1-2枚短齿,上部叶全缘而较小。
- 拉丁名
- Spathiphyllum clevelandii
- 别名
- 又叫白火焰花,苞叶芋,白掌或神灯白掌
- 门
- 木贼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百合亚纲
- 目
- 天门冬目
- 科
- 天南星科
- 种
- 白火焰花
- 亚科
- 管状花亚科
- 族
- 向日葵族
- 属
- 匙芋叶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钟山草相似植物
钟山草高40-60厘米。茎不分枝或有疏枝,密被褐色卷毛。叶互生,条形,无柄,微肉质,顶端急尖,长1.5-5厘米,宽1-2毫米,有一条中脉,边缘反卷,上面和边缘及背面脉上粗糙,下部叶两侧各有1-2枚短齿,上部叶全缘而较小。
花单生上部叶腋,花梗长1.5-2毫米,密被褐毛;花萼花期长3毫米,果期达4毫米,宽3毫米,密生粗糙毛,萼齿5枚,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膨大,花萼基部有一对条形且与花萼等长的小苞片;花冠长6-7毫米,筒部长管状,下部无毛,上部有相当密的微毛,裂片卵圆形,内面无毛,外面与边缘密生粗毛;花柱上有相当密的细糙毛。葫果球状,顶端凹缺,有密粗毛,长4毫米,宽3毫米。种子长0.4毫米,宽0.15毫米。花果期约8月。
产南京钟山。未见标本,本文译自原记载。
-
单头匹菊
基础信息学名Pyrethrumrichterioides(C.Winkl.)Krass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
-
粗糙叉毛蓬
学名:Petrosimoniasquarrosa(Schrenk)Bung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
-
垂枝斑叶兰
形态特征该种的显著特点:植株在树干上附生,花序下垂后再上升,呈“L”型,花序密被腺毛,花朵密集,生于一侧,不完全开张。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分布范围垂枝斑叶兰(GoodyerapendulaMaxim.),先前只
-
海杧果
形态特征乔木,高4~8米,胸径6~20厘米;树皮灰褐色;枝条粗厚,绿色,具不明显皮孔,无毛;全株具丰富乳汁。叶厚纸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稀长圆形,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长6~37厘米,宽2.3~7.8厘米,无毛,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中脉和侧脉在
-
长芒草沙蚕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草本。秆直立,细弱,高约30厘米。叶鞘除口部疏生柔毛外,其余大都平滑无毛;叶舌短,呈纤毛状或近于缺;叶片质硬,内卷似细针状,长4-13厘米,宽约1毫米,上面有时具极稀疏柔毛,下面平滑无毛。穗状花序长10-15厘米;小穗成熟时草黄色,排列较疏松,含3-8小花,长
-
钝叶柃
基本信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山茶亚目Theineae山茶科Theaceae
-
剑叶耳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25-60厘米。根茎直立,密被狭卵形棕色或黑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2-36厘米,基部直径2-3毫米,禾秆色,腹面有纵沟,密生披针形黑棕色鳞片,下部并混生有狭卵形鳞片,鳞片基部边缘成睫毛状;叶片宽披针形,长18-40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一
-
冷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7-16厘米。根粗壮。茎缩短,具分枝和短枝,灰绿色,或灰白色。羽状复叶长5-15厘米;托叶膜质,披针形,与叶柄贴生很高,边缘疏具纤毛,1脉;叶柄与叶轴被贴伏白色短柔毛;小叶17-33,卵状披针形、披针形,长3-10毫米,宽2-4毫米,两面被贴伏绢状柔毛。
-
八宿雪灵芝
产地分布西藏东部、四川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疏花软紫草
疏花软紫草基本信息学名ArnebiaszechenyiKanit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紫草科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