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连蕊茶
川鄂连蕊茶(学名:Camelliarosthorniana)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420米至1,2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谷灌丛中、山脚林中、山坡、灌丛中、灌木林缘、林缘、山坡林缘、路边灌丛以及山坡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el-Mazz.
- 别名
- 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钢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五桠果亚纲
- 目
- 董菜目
- 科
- 山茶科
- 种
- 到手香
- 亚科
- 芭蕉亚科
- 族
- 石竹族
- 属
- 山茶属
- 类型
- 地被类
与川鄂连蕊茶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2至3米,幼枝圆柱形,淡棕色,嫩枝密被褐色绒毛,叶薄革质,表面光亮,叶缘有锯齿,叶尖钝尖、基部楔形或狭椭圆形,花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花期2月至4月,盛花期在3月中下旬,花量繁多,每花枝平均着花9朵至18朵,成对着生枝顶或叶腋。果期10月,蒴果近球形,直径1厘米左右。
生长环境
川鄂连蕊茶生长于海拔420米至1,2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谷灌丛中、山脚林中、山坡、灌丛中、灌木林缘、林缘、山坡林缘、路边灌丛以及山坡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川鄂连蕊茶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野外植物数据
-
中越山茶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薄革质或近膜质,椭圆形,长10厘米,宽3-4.2厘米,先端短尖,尖头钝,基部钝,有时近圆形,上面干后绿色,稍发亮,下面无毛,侧脉约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边缘有钝锯齿,叶柄长7-10毫米,完全无毛。花单生于枝顶,白色,
-
尖尾锐叶柃
产地分布台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隐脉红淡比
形态特征叶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7-9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稍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浅钝齿或细齿,齿尖黑色,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具多数暗红褐色腺点,有时腺点稍稀疏;中脉在上面平贴,下面隆起;侧脉12-15对,两面均不明显,少有在上面隐约可见;叶柄
-
窄基红褐柃
形态特征灌木,高2.5-3.5米,全株除萼片外均无毛。本变种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较窄,侧脉斜出,基部楔形,有显著叶柄以及萼片无毛,花柱有时几分离等。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5-8月。生长环境多生长于海拔400-8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以
-
滨柃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嫩枝圆柱形,极稀稍具棱,粗壮,红棕色,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无毛或几无毛;顶芽长锥形,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叶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2-1.8厘米,顶端圆而有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微锯齿,齿端具黑色小点,稍反
-
木荷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25米,嫩枝通常无毛。叶革质或薄革质,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6.5厘米,先端尖锐,有时略钝,基部楔形,上面干后发亮,下面无毛,侧脉7-9对,在两面明显,边缘有钝齿;叶柄长1-2厘米。花生于枝顶叶腋,常多朵排成总状花序,直径3厘米,白色,花柄长1-2.
-
竹叶木荷
形态特征大乔木,嫩枝无毛或有微毛,老枝灰褐色。叶薄革质,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稍暗晦,下面无毛,侧脉7-9对,在两面均不明显;全缘;叶柄长1-1.5厘米,扁平,有叶基下延的狭翅。花数朵生枝顶叶腋,白色,直径2.5厘米,花柄长约1.5
-
短叶毛折柄茶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皱叶瘤果茶
形态特征灌木;嫩枝有棱,无毛,顶芽被微毛。叶厚革质,椭圆披针形,长11-16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钝,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黄绿色,有腺点,侧脉11-13对,几成直角开出,与网脉小脉在上面显著下陷,在下面突起;叶柄长6-12毫米。花白色,单生于近枝
-
直脉瘤果茶
形态特征灌木至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1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略尖或钝,基部阔锲形或钝,上面干后浅绿色,稍发亮,下面灰绿色,无毛,有黑腺点,侧脉7-9对,几与中脉垂直,近边缘弯向上,在上下两面均明显,网脉不明显,边缘疏生小锯齿,齿刻相距3-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