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荩草
中亚荩草(Arthraxonhispidusvar.centrasiaticus(Grisb.)Honda),叶片两面有毛,小穗具较长的芒。花果期8-9月。
- 拉丁名
- Arthraxon hispidus var. centrasiaticus (Grisb.) Ho
- 别名
- 泰国安息香、滇桂野茉莉、白背安息香、白花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鸭跖草亚纲
- 目
- 莎草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中亚荩草
- 亚科
- 早熟禾亚科.
- 族
- 车轴草族
- 属
- 荩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中亚荩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两面有毛,小穗具较长的芒。花果期8-9月。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于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省区。国外分布:中亚、西亚与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阿尔泰。
-
簕竹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海南马唐
形态特征:一年生。秆高30-100厘米,下部匍匐地面,节上生根或具分枝。叶鞘具脊,短于其节间,无毛或基部生疣基糙毛;叶舌长1-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20厘米,宽3-10毫米,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具疣毛,两面无毛,边缘粗糙。总状花序长5-15厘米,5-12枚着生于长1-4
-
刺芒野古草
产地分布产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亚洲热带、亚热带均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单生或丛生,高(35-)60-160(-190)厘米,径1-4毫米,质较硬,无毛;节淡褐色,无毛或具短柔毛。叶鞘无毛至具长刺毛,边缘具短纤毛;叶舌长约0.8毫
-
阿拉伯黄背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高约60厘米,分枝少。叶鞘压扁具脊,具瘤基柔毛;叶片线形,长10-30厘米,宽3-5毫米,基部具瘤基毛。伪圆锥花序狭窄,长20-30厘米,由具线形佛焰苞的总状花序组成,佛焰苞长约3厘米;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由7小穗组成,基部2对总苞状小穗着生在向一平面
-
疏序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短根状茎。秆直立,高60-150厘米,压扁,具2棱,平滑。叶鞘沿脉微粗糙;叶舌钝,长1-3毫米;叶片宽3-8毫米,柔软,顶端短渐尖。圆锥花序开展,长达30厘米;分枝细长,粗糙;小穗含3-5小花,长约6毫米,绿色,稀带紫色;颖狭披针形,脊明显粗糙,第一颖较短于第
-
光盘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疏丛生,高约40厘米,径1毫米,具3-4节,顶节位于茎基部1/6处。叶鞘平滑无毛,顶生者长8-12厘米,稍短于其叶片;叶舌长2-3毫米,先端尖,细齿裂;叶片长8-15厘米,宽约1毫米,两面与边缘微糙涩。圆锥花序狭窄,长6-9厘米,宽约0.8毫米;分枝孪生,粗糙
-
弯穗狗牙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直立部分高30-50厘米,径1-1.5毫米,无毛,长节间有时可达8厘米。叶鞘无毛,鞘口疏生柔毛;叶舌膜质,上缘撕裂状或具细纤毛,长0.2-0.3毫米;叶片线形,长2.5-10厘米,宽4-5毫米,先端长渐尖,两面无毛。穗状花序5-7枚,长7-10厘
-
高山碱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型。秆高15-35厘米,节膝曲。基生叶鞘较宽,淡色或暗褐色,多数聚集于秆基;叶片长1-3厘米,宽1-1.5毫米,内卷或对折,平滑无毛。圆锥花序长5-10厘米,主轴平滑;分枝每节2-5枚,粗糙;小穗紫色,含3-6小花,长4-5(-8)毫米;颖卵形,先端钝,具纤
-
光鞘石竹
产地分布产海南。形态特征竿高3—7米,直径1.5—4厘米;节间长21-27厘米,无毛,幼时薄被白蜡粉,竿壁厚;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或第二节开始,每节3至数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竿下部分枝上的小枝有时可短缩为弯曲硬刺。箨鞘早落,背面无毛,干时纵肋隆起
-
安格雀麦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根状茎,丛生禾草。秆高20-30厘米,膝曲上升无毛。叶鞘平滑无毛,成纤维状,宿存于秆基或撕裂;叶舌短;叶片短,宽2毫米,扁平或稍内卷。圆锥花序长6-8厘米,紧缩,含少数小穗;分枝粗糙,短于其小穗;小穗长20-25毫米,含5-7花;颖渐尖,第一颖长6-7毫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