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小檗
西伯利亚小檗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Ficus ischnopoda Miq.
 - 别名
 - 瘦柄榕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荨麻目
 - 科
 - 桑科
 - 种
 - 深蓝鼠尾草
 - 亚科
 - 波罗蜜亚科
 - 族
 - 榕族
 - 属
 - 榕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西伯利亚小檗相似植物
西伯利亚小檗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内蒙古、东北、新疆、河北、山西国外分布: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0.5-1米。老枝暗灰色,无毛,幼枝被微柔毛,具条棱,带红褐色;茎刺3-5-7分叉,细弱,长3-11毫米,有时刺基部增宽略呈叶状。叶纸质,倒卵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2.5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具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淡黄绿色,不被白粉,两面中脉、侧脉和网脉明显隆起,侧脉4-5对,斜上至近叶缘联结,叶缘有时略呈波状,每边具4-7硬直刺状牙齿;叶柄长3-5毫米。花单生;花梗长7-12毫米,无毛;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状卵形,长约4毫米,宽2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2.5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浅缺裂,基部具2枚分离的腺体;雄蕊长2.5-3毫米,药隔先端平截;胚珠5-8枚。浆果倒卵形,红色,长7-9毫米,直径6-7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生于高山碎石坡、陡峭山坡、荒漠地区、林下。海拔1450-3000米。
- 
        
        
知风草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入肝经。功效舒筋散瘀。主治跌打内伤,筋骨疼痛。相关配伍治跌打损伤,知风草6g,大血藤
 - 
        
        
曲尾石杉
种名:曲尾石杉学名:HuperziabucahwangensisChing别名:科:石杉科属:石杉属产地分布:我国特有种,产云南。
 - 
        
        
琼中山矾
种名:琼中山矾学名:SymplocosmaclureiMerr.别名:科:山矾科属:山矾属产地分布:广东海南岛
 - 
        
        
凸尖越桔
基本信息学名VacciniumcuspidifoliumC.Y.WuetR.C.F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
 - 
        
        
近川西鳞毛蕨
学名Dryopterisneorosthornii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南川冷水花
形态特征高大草本。茎肉质,高达1米,粗达10毫米,无毛,几不分枝。叶同对的近等大,近膜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8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18-24枚有浅齿,齿尖常有锐尖头,上面深绿色,疏生透明硬毛,下面浅绿色或有时带紫红色,光滑
 - 
        
        
喜马拉雅嵩草
产地分布: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阿富汗、苏联也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密丛生。秆高10一40cm,下部圆柱形,上部钝三棱形。叶短于秆,宽2一6mm,基部对折,边缘内卷,枯死叶鞘深棕色。穗状花序矩圆形,长
 - 
        
        
扁果润楠
学名MachilusplatycarpaChu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毛茛目Ranales樟科Lauraceae樟亚
 - 
        
        
小花地不容
产地分布: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广西龙州。形态特征:草质藤本;茎、枝细瘦而稍坚挺,有直线纹,全株无毛。叶片纸质,三角状扁圆形至近圆形,长通常3.5-7.5厘米,宽4-8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平或微凹,边全缘、浅波状或3-5浅裂,下面网状小脉上密生小
 - 
        
        
瑶山母草
植物信息命名来源:[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67(2):136,396(addenda),pl.13,f.1-21979]是否中国特有是是否引种栽培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广东省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