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大叶火烧兰

大叶火烧兰

编辑:乐正梦洁发布时间:2021-02-22 10:47:28

大叶火烧兰(学名:EpipactismaireiSchltr.):地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短,具多条细长的根。茎直立,上部和花序轴被锈色柔毛,下部无。叶5-8枚,互生,中部叶较大;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形。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具10-20朵花,有时花更多;花黄绿带紫色、紫褐色或黄褐色,下垂;花瓣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1-17毫米,宽5-9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中部稍缢缩而成上下唇。蒴果椭圆状,长约2.5厘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拉丁名
Epipactis mairei Schltr.
别名
黄花葱莲
木贼门
木兰纲
亚纲
百合亚纲
天门冬目
兰科
大叶火烧兰
亚科
管状花亚科
旋覆花族
火烧兰属
类型
花卉类

与大叶火烧兰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大叶火烧兰是地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短,有时不明显,具多条细长的根;根多少呈“之”字形曲折,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后期毛脱落。茎直立,上部和花序轴被锈色柔毛,下部无毛,基部具2-3枚鳞片状鞘。叶5-8枚,互生,中部叶较大;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形,长7-16厘米,宽3-8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基部延伸成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多为卵状披针形,向上逐渐过渡为花苞片。

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具10-20朵花,有时花更多;花苞片椭圆状披针形,下部的等于或稍长于花,向上逐渐变为短于花;子房和花梗长1.2-1.5厘米,被黄褐色或绣色柔毛;花黄绿带紫色、紫褐色或黄褐色,下垂;中萼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舟形,长13-17毫米,宽4-7.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长14-20毫米,宽5-9毫米,先端渐尖并具小尖头。

花瓣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1-17毫米,宽5-9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中部稍缢缩而成上下唇;下唇长6-9毫米,两侧裂片近斜三角形,近直立,高5-6毫米,顶端钝圆,中央具2-3条鸡冠状褶片;褶片基部稍分开且较低,往上靠合且逐渐增高;上唇肥厚,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9毫米,宽3-6毫米,先端急尖;蕊柱连花药长7-8毫米;花药长3-4毫米。

蒴果椭圆状,长约2.5厘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主要变种

大叶火烧兰(原变种):

EpipactismaireiSchltr.var.mairei

产中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河滩阶地或冲积扇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矮大叶火烧兰(变种):

EpipactismaireiSchltr.var.humiliorT.TangetF.T.Wang

该变种和原变种主要差异在于:该变种具较长的横走根状茎;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较小,长4-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

产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藏东部。生于海拔2200-27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甸沼泽旁草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栽培技术

兰棚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装盆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兰花种植(在盆中)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准备好兰盆及植料后,将兰株倒拿(根在上,叶在下)放于水龙头下以慢水冲洗,但水压切忌过强,以免伤兰根及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兰头,小指抵住盆缘,用竹筷将根固定,当放入盆内时,尽量不要让根接触到盆壁。将豆粒大的混合石砾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处。然后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处,填实和尽量不要留下空间。将竹筷拔出,并摇实盆中植料。填实植料后,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缘1.5厘米处。最后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将假鳞茎全部埋入土中为度,然后充分摇实。用压土工具轻压植料,并将表面弄平。种植完毕后,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为好。

方法二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须用穿孔尼龙纱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内铺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养土,厚3-5厘米,然后放入兰草。上盆时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卷曲。种植名种兰草时一定要将老草靠边,新草放在中心,这样再发新草就有余地。种植时,左手握持兰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贯入叶心),再将兰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后边加土边摇盆,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将茎部四周的泥土按紧,最后使盆面略显馒头状(即中间四周略低)。上面铺覆一层青苔或细石子,这样盆土不易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上完盆,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水量要充足。最后将兰盆放置阴处。一个月内不宜直接晒太阳,并控制浇水,不宜太湿,以后放置地点宣选择在半阴半阳、通风透气,早上照到太阳的地方。

浇水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烂根,叶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关。花卉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方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冲洗叶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开花的花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花;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花的最适宜时间。

施肥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叶绿素的合成对花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适量增施氮肥。以叶面喷肥为主,叶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叶吸收补充兰株的营养,又不会使肥接触根部引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在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主。天然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板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引起病害。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医药用途

根及根状茎(兰竹参):苦、微涩,有小毒。祛瘀,舒筋,活络。用于跌打劳伤。全草:理气活血,消肿解毒。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跌打损伤。

【傈僳药】休狂莫:根、根茎治咳嗽,胸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怒江药》。

相关植物
  • 红门兰

    简介红门兰是珍稀物种,也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700至4700米的山坡林和高山草甸,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台湾高山地区。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寒冷干燥的气候,兰科植物中只有少数高山耐寒种类生长。据《新疆植物志》记载,新疆产兰科植物只有

  • 关刀溪线柱兰

    形态特征茎高30厘米。叶在花开放时凋落。花茎长10-20厘米,被柔毛;总状花序长3-9厘米;花苞片卵形,长4毫米;花较小,中萼片卵形,凹陷,长3毫米,背面被柔毛,内面无毛,具1脉;侧萼片偏斜的卵形,长2毫米,具不明显的3脉,具白色的点;花瓣薄,无毛,与中萼片稍稍粘合呈兜状;唇

  • 细枝龙血树

    形态特征灌木状,高1-3米。茎不分枝或稍分枝,有疏的环状叶痕,皮灰色。叶生于茎上部或近顶端,彼此有一定距离,条状倒披针形,长20-30(-45)厘米,宽1.5-3(-5.5)厘米,中脉在中部以下明显,基部渐窄成柄状,有时有明显的柄,柄长2-6厘米。圆锥花序长30-50厘米;花

  • 白齿唇兰

    形态特征茎植株高达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茎肉质,圆柱状,暗紫褐色。叶叶通常5枚,上部叶较大,叶片斜歪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骤狭成柄;叶柄长1.5-2厘米,基部具抱茎的鞘。叶柄与鞘为绿色。花

  • 滇南盆距兰

    形态特征滇南盆距兰茎很短,长约5毫米,粗约4毫米。叶绿色带微紫红色,3-6枚,斜立,长圆形,长3-5厘米,宽7-12毫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花序柄淡黄绿色,通常长1.5-2厘米,上部扩大;总状花序长约5毫米,花多达9朵;花苞片卵状三角形,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

  • 天鹅兰

    简介天鹅兰,植株高20~35公分,花朵的花柱长而弯曲,状似天鹅的颈部,因而得名。花朵带有浓香;单性花或两性,是兰花中难得一见的雌雄异株,花色大多在绿色与褐色之间。容易栽培,生长期需要充足水分,喜半日照、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生长于热带地区。可做盆栽观赏。

  • 糙茎无柱兰

    形态特征糙茎无柱兰(变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与原变区别在于此变种在茎的下部或整个茎上具明显的乳头状突起。花期7-8月。参见:一花无柱兰(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500-4100米的山坡林间砾石滩草丛中或山坡矮草

  • 太白山虾脊兰

    形态特征虾脊兰属是地生草本植物。根圆柱形,细长而密被淡灰色长绒毛。根状茎有或无。假鳞茎通常粗短,圆锥状,很少不明显或伸长为圆柱形的。叶少数,常较大,少有狭窄而呈剑形或带状,幼时席卷,全缘或波状,基部收窄为长柄或近无柄,柄下为鞘,在叶柄与鞘相连接处有一个关节或无,无毛或有毛,花

  • 卷苞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中部(地点不详)。生于海拔约2000米。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形态特征在植物体态上十分相似上种,不同在于花序基部具数枚总苞片;总苞片鳞片状,长约8毫米,基部上方宽2.5毫米,向

  • 扁葶鸢尾兰

    形态特征茎茎较短,长约1厘米。叶叶近基生,数枚,不明显的二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剑形,有时略镰曲,长7-10厘米,宽6-1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脉略可见,基部有关节。花花葶中部以上扁平,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