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兰
鸽子兰(学名:Peristeriaelata),简称鸽兰,又名鸠柱兰、圣灵兰花,是分布在由中美洲至厄瓜多尔及委内瑞拉的一种兰。其族群分布在中美洲至厄瓜多尔及委瑞内拉,在巴拿马明显的干、雨季气候下,生长良好,花期为每年11月自隔年4月。它们现正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巴拿马于1980年11月21日,由国会通过将鸽子兰列为国花。
- 拉丁名
- Peristeria elata
- 别名
- 鸽兰鸠柱兰圣灵兰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微子目
- 科
- 兰科
- 种
- 鸽子兰
- 亚科
- 蔷薇亚科
- 族
- 树兰族
- 属
- 鸽子兰属
- 类型
- 花卉类
与鸽子兰相似植物
简介
鸽子兰(学名:Peristeriaelata),或简称鸽兰,又名鸠柱兰、圣灵兰花,是大型地生兰之一,生长于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壤,其族群分布在中美洲至厄瓜多尔及委瑞内拉,在巴拿马明显的干、雨季气候下,生长良好,但小苗至成株开花,需费时3至5年。
鸽子兰花期为每年11月自隔年4月,花梗自茎基部抽出,可长达1.5至2米,其花序为螺旋型无限花序,由下往上开花绽放,花色为白色,具有淡淡的清香。因开花的时候,其花朵内部的蕊柱与唇瓣紧密相贴,看起来就像一只白鸽停坐在里面,因而得其美名。
巴拿马国花
巴拿马于1980年11月21日,由国会通过将鸽子兰列为国花,并以西班牙语EspírituSanto称之,意指“圣灵”,纯洁而不受污染,是上帝派来的和平信使。该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过去受西班牙与哥伦比亚长期统治的背景,使鸽子兰对巴拿马而言别具意义。
巴拿马是中南美洲中原生兰属植物的出口大国,早期鸽子兰也曾因商业买卖,被外销出口至世界各地。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地农户大量采摘鸽子兰植株以供贩售,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亦导致其族群数量在野外中日益稀少。
保护
鸽子兰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同时,巴拿马政府也在国家公园保护区内种植,以防止人为采摘买卖。在卡比拉市的第五农区,设有鸽子兰优良植株母本区,建立了设备完善的组织培养工作室、合适的繁殖栽培环境,并加强对工作人员教育训练,包括繁殖与栽培复育技术等。
-
扇脉杓兰
形态特征扇脉杓兰植株高35-55厘米,具较细长的、横走的根状茎;根状茎直径3-4毫米,有较长的节间。茎直立,被褐色长柔毛,基部具数枚鞘,顶端生叶。叶通常2枚,近对生,位于植株近中部处,极罕有3枚叶互生的;叶片扇形,长10-16厘米,宽10-21厘米,上半部边缘呈钝波状,基部近
-
黄心夜合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平滑;嫩枝榄青色,无毛,老枝褐色,疏生皮孔;芽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密被灰黄色或红褐色竖起长毛。叶革质,倒披针形或狭倒卵状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尾状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两面无毛,上面中脉
-
金荷
名称来源金荷,初名荷型黄莲瓣。金有两意,一为色调,二为价位。花色黄。主瓣、副瓣前宽后窄,瓣头紧边,呈钝角状。瓣有7股脉纹。捧瓣捧合,如合口蚌壳。唇瓣圆阔,上有粗重U字红斑。清代《艺兰杂记》言:荷瓣真难得,八分长兮四分阔。瓣出角,捧出蚌,唇宽团,为荷型赏点。(《滇兰品位识鉴》云
-
大花盆距兰
形态特征大花盆距兰茎粗壮,长2-5厘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大,带状或长圆形,长11.5-23.5厘米,宽1.5-2.3厘米,先端不等侧2裂,裂片先端稍尖。伞形花序侧生,通常2-3个,具4-6朵花;花序柄粗壮,长约2厘米,粗3毫米,基部具2枚短的杯状鞘;花梗和子房
-
竹茎兰
形态特征竹茎兰植株直立;根上常有小块状物。茎纤细,长20-50厘米,粗3-4毫米,常有分枝,下部为鞘所包。叶数枚,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纸质。总状花序生于小枝顶端,具5-10朵密生的花;总花梗长4-8厘米,疏被短
-
多花指甲兰
形态特征茎粗壮,长5-20余厘米,连同叶鞘粗达2.5厘米。叶肉质,狭长圆形或带状,长达3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花序叶腋生,常1-3个,不分枝,比叶长;花序柄粗壮,被3枚长约1厘米的鳞片状鞘;花序轴较长,约为花序全长的1/2-3/5,密生许多花;花苞片
-
毛柱隔距兰
产地分布本种的基名尽管Lindley的种(Vandateretifolia)要早,但本属在1864年已经有了与Lindley的种相同名称的加词(C|eisostomateretifoliumTeijsmetBinnend)存在,故只能采用Gagnepain的种(Vandasi
-
金线兰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50--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或沟谷阴湿处。国外分布:日本、泰国、老挝、越南、印度(阿萨姆至西姆拉)、不丹至尼泊尔、孟加拉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
紫纹卷瓣兰
形态特征紫纹卷瓣兰假鳞茎卵球形,在匍匐根状茎上彼此相距约1厘米,通常长10-12毫米,基部上方粗5-7毫米,顶生1枚叶。叶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5.5厘米,宽8-10毫米,先端钝并且具细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黄绿色,带紫红色斑点,从假鳞茎基部抽出,高
-
锥茎石豆兰
形态特征茎根状茎匍匐,粗约1.5毫米。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10毫米,卵形,长7-10毫米,粗5-7毫米,顶端收窄为瓶颈状,顶生1枚叶,干后表面具皱纹,基部长出许多根。叶叶狭长圆形,比花葶短,先端近锐尖,基部稍收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