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大花盆距兰

大花盆距兰

编辑:裴云雷发布时间:2021-02-22 10:40:04

大花盆距兰(学名:Gastrochilusbellinus(Rchb.f.)Kuntze):茎粗壮,长2-5厘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大,带状或长圆形。伞形花序侧生,通常2-3个,具4-6朵花;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黄色带棕紫色斑点,椭圆形,近相似,长12-1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钝;花瓣比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肾状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弯,长7-10毫米,宽1.5-2厘米,边缘啮蚀状或流苏状,上面除中央的黄色垫状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状毛。花期4月。生于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

拉丁名
Gastrochilus matsudai Hayata
别名
宽唇松兰、松田氏囊唇兰
木贼门
木兰纲
亚纲
百合亚纲
天门冬目
兰科
大花盆距兰
亚科
兰亚科
楼梯草族
盆距兰属
类型
花卉类

与大花盆距兰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大花盆距兰茎粗壮,长2-5厘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大,带状或长圆形,长11.5-23.5厘米,宽1.5-2.3厘米,先端不等侧2裂,裂片先端稍尖。

伞形花序侧生,通常2-3个,具4-6朵花;花序柄粗壮,长约2厘米,粗3毫米,基部具2枚短的杯状鞘;花梗和子房淡黄色带紫晕,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黄色带棕紫色斑点,椭圆形,近相似,长12-1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钝。

花瓣比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肾状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弯,长7-10毫米,宽1.5-2厘米,边缘啮蚀状或流苏状,上面除中央的黄色垫状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状毛,尤其在垫状物的基部两侧;垫状物基部具穴窝;后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圆锥形或半球形,长约等于宽,9毫米,末端圆形,黄色,上端的口缘截形、紫色,与前唇的垫状物几在同一水平面上,口缘前端具1个缺口,缺口的两侧边缘斜立。花期4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

分布范围

产中国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思茅)。泰国、缅甸也有分布。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相关植物
  • 直葶石豆兰

    形态特征根根状茎匍匐,粗约1.5毫米。茎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约1厘米,卵球形,长8毫米,粗5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束生多数根。花花葶从已经落叶的假鳞茎基部长出,直立,长约8厘米;花序柄纤细,被2-3枚鞘

  • 鬼兰

    形态特征鬼兰是产生吸根,珊瑚状。地上部分高5-25cm,无叶,以根进行光合作用。花艳丽,形状奇特,似跳跃状态的青蛙。生长环境多栖息于林地沼泽,多以山毛榉腐叶为生长地分布范围英国Oxfordshire,Buckin

  • 钻喙兰

    形态特征钻喙兰植株具发达而肥厚的气根。根粗6-16毫米。茎直立或斜立,通常长3-10厘米,有时更长,粗1-2厘米,不分枝,具少数至多数节,密被套叠的叶鞘。叶肉质,二列,彼此紧靠,外弯,宽带状,长20-40厘米,宽2-4厘米,先端不等侧2圆裂,基部具宿存的鞘。花序

  • 望春玉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灰色,光滑;小枝细长,灰绿色,直径3-4毫米,无毛;顶芽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1.7-3厘米,密被淡黄色展开长柔毛。叶椭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狭倒卵或卵形长10-18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

  • 卷苞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中部(地点不详)。生于海拔约2000米。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形态特征在植物体态上十分相似上种,不同在于花序基部具数枚总苞片;总苞片鳞片状,长约8毫米,基部上方宽2.5毫米,向

  • 屏边叉柱兰

    形态特征植株高5-10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呈莲藕状。茎直立,圆柱形,肉质,无毛,具4-8枚叶。叶片卵形,绿色,长1-2.5厘米,宽8-17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具柄;叶柄长1-1.5厘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顶生,极、短;总状花序具2-3朵花,花序梗几

  • 长喙厚朴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淡灰色;芽、嫩枝被红褐色而皱曲的长柔毛,小枝粗壮,初绿色后转褐色,腋芽圆柱形,灰绿色,无毛。叶坚纸质,7-9片集生于枝端,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34-50厘米,宽21-23厘米,先端宽圆,具短急尖,或有时2浅裂,基部宽楔形,圆钝或心形,上面绿色

  • 奇花素

    简要介绍奇花素:莲瓣兰,素心,奇花,名品。又名碧玉奇素、奇花绿莲瓣素、素牡丹等,据有关资料,1993年初,大理州祥云县米甸镇楚场箐发现大量野生莲瓣兰,当地兰家秋华用仅有的3000元积蓄大量收购种植,当年12月在复花的下山草中发现17苗又素又奇的品种。2001年送大理州兰展、第

  • 短序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景洪)。生于海拔1320米的沟谷林缘树干上。形态特征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疏生,彼此相距约2厘米,近圆柱形,长3—3.5厘米,基部粗5--7毫米,顶生1枚叶。叶长圆形,长17厘米,中部宽2。8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几无柄。花葶从假鳞

  • 百岁叶

    形态特征整体特征百岁兰树干非常短矮而粗壮,呈倒圆锥状,高很少超过50厘米,而直径可达1.2米多,具有极长而粗壮、深达地下水位的主根。叶片特征百岁兰树干上端或多或少成二浅裂,沿裂边各具一枚巨大的革质叶片,叶片长带状,具多数平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