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勐远玉凤花

勐远玉凤花

编辑:李袭曼发布时间:2021-02-22 10:50:39

勐远玉凤花(HabenariamyriotrichaGagnep),隶属于兰科玉凤花属,201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州首次发现。

拉丁名
Rhizanthella gardneri
别名
丁香贡戈拉兰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百合亚纲
微子目
兰科
勐远玉凤花
亚科
兰亚科
兰族
玉凤花属
类型
花卉类

与勐远玉凤花相似植物

简介

2012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刘强和李剑武在西双版纳州关累镇勐远考察石灰山季雨林时,发现了兰科玉凤花属植物的新纪录种,并根据发现地将其中文名译为勐远玉凤花。

形态

勐远玉凤花的最主要特征是唇瓣侧裂片的外侧几乎至基部具多数深的线状裂条。其侧萼片反折,唇瓣上具有红色锈斑,可与中国的版纳玉凤花区别。

分布

勐远玉凤花分布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生长于400~800米的草地中。在中国分布的植株生长在1000米左右的石灰山季雨林生境里。

相关植物
  • 八角

    形态特征乔木,高10-15米;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叶不整齐互生,在顶端3-6片近轮生或松散簇生,革质,厚革质,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骤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在阳光下可见密布透明油点;中脉

  • 箭药叉柱兰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香港。生于海拔约300米的溪旁山坡陡壁林下阴处潮湿的石上或土壤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MountViolet)。本种标本未见,上面描述据其原描述作的。形态特征植株高9---13厘米。根状茎匍匐,橄榄绿色,肉质,具4--6节,节间长

  • 毛柱隔距兰

    产地分布本种的基名尽管Lindley的种(Vandateretifolia)要早,但本属在1864年已经有了与Lindley的种相同名称的加词(C|eisostomateretifoliumTeijsmetBinnend)存在,故只能采用Gagnepain的种(Vandasi

  • 鸟舌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勐腊、景洪、普洱、澜沧、沧源、孟连)。生于海拔110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从喜马拉雅西北部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到缅甸、泰国、老挝都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约10厘米。茎

  • 斑唇卷瓣兰

    形态特征斑唇卷瓣兰根状茎匍匐,粗1-2毫米。根出自生有假鳞茎的节上,长而弯曲。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10毫米,卵球形,长5-12毫米,粗5-10毫米,顶生1枚叶,干后表面常皱曲。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6厘米,中部宽7-18毫米,先端稍钝或有时具凹头

  • 灰毛含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30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色,枝上瘤孔明显;叶芽、幼枝、叶柄和花芽、花梗等均密被银白色短绒毛。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3厘米,宽6~11厘米;叶面亮绿色,有光泽,叶背被银灰色绒毛。花淡黄色或乳黄色。聚合果长7~12厘米。花期4、

  • 北方盔花兰

    形态特征兰科植物常见地生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

  • 无距虾脊兰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浙江(于渭、西天目山)、江西(武宁)、福建(崇安、沙县)、贵州(贵阳、梵净山)。生于海拔450—1450米的山坡林下、路边和阴湿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形态特征假鳞茎近圆锥形,粗约1厘米,具3--4枚鞘和2--

  • 红运玉兰

    形态特征红运玉兰为落叶小乔木,高可达3m以上,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花蕾卵圆形,被淡黄色绢毛。花瓶形,直立,被6~9片,味香,花瓣由外到里由紫红深红淡红到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成熟蓇葖近圆球形,

  • 酒瓶兰

    形态特征常绿植物,可以长到5m高,具有明显的庞大的茎,地下根肉质,茎干直立,下部肥大,状似酒瓶,可以储存水分。膨大茎干具有厚木栓层的树皮,呈灰白色或褐色。老株表皮会龟裂,状似龟甲,颇具特色。单一的茎干顶端长出丛生的带状内弯的革质叶片。叶线形,全缘或细齿缘,软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