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樱草
海角樱草为苦苣苔科、扭果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大旋果花、杂种扭果苣苔。
- 拉丁名
- 大旋果花、杂种扭果苣苔
- 别名
- 球蕨、波斯顿蕨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苦苣苔科
- 种
- 茶花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山茶族
- 属
- 扭果苣苔属
- 类型
- 花卉类
与海角樱草相似植物
生活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适温白天24℃左右,夜间16℃左右。要求明亮的散射条件,光线太强会灼伤叶片。空气湿度在50%-60%之间。栽培土壤要肥沃、通气良好的中性土壤。
繁殖培育
繁殖采用分株或播种法以及叶片扦插法。生长季节每天15天左右施1次追肥。浇水不可过多,否则会引起基部腐烂。可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病虫害
常有茎腐病发生,主要危害茎部和叶片,感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暗色斑点,当病斑环绕茎部1周时,植株倒伏死亡。可喷施65%敌克松600―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1500倍液防治。
园林用途
宜小型盆钵栽植供室内观赏。
-
披针芒毛苣苔
形态特征披针芒毛苣苔。小灌木。茎无毛,有长分枝。叶对生,无毛;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披针形,稀卵形,长4—6.3厘米,宽1.4—2.5厘米,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边缘全缘,侧脉不明显;叶柄长3—6毫米。花腋生(?);花梗长约1.3厘米,无毛。花萼钟形,长约7毫米,无毛
-
非洲堇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株较矮,全株有毛,没有长茎。叶似汤匙,披有柔软的丝,叶基部簇生,稍肉质,叶片为圆形、卵圆形、波浪状、心形、长形、卷边形及斑叶等多种形态,叶背面绿白、淡粉或带紫色,有长柄,构成一个工整的莲座。多数花朵集生于中央。每个花茎上生
-
长花忌寒苣苔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怕霜冻,不耐强光直射,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分布范围原产于危地马拉、墨西哥。主要价值红花忌寒苣苔初夏开花,花色有白,红、紫等,花形小巧玲珑,娇媚可爱,具有较高的观
-
口红吊兰
形态特征叶卵形对生,稍带肉质。花序多腋生或顶生,形态酷似口红,花萼筒状,很像口红的筒状外壳,故称为“口红吊兰”。叶对生,肉质肥厚、鲜亮青翠。枝条有棱角,伸长后呈半葡萄状。枝条顶端开花,花色桃红色至绯红色,中心淡黄,形似菊花,瓣狭小,具有光泽,自春至秋陆续开放,雄蕊多数;子房下
-
月宴
形态特征植株具球状或甘薯状肉质茎(俗称“块根”),表皮呈黄褐色,有须根,顶端簇生绿色枝条,高20-30cm,表面密生短小白毛。叶片生于枝条上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交互对生,全缘,先端尖,绿色,叶长8至12厘米,宽4至6厘米,叶表密生厚实的白色绒毛,有光泽。花生于
-
狭萼片芒毛苣苔
形态特征与筒花芒毛苣苔的区别:叶狭卵形或长椭圆形;花萼裂片狭线形。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约2300米的林中石上或树上。分布范围产自云南腾冲西北部。
-
非洲紫罗兰
植物学史1892年由非洲德国殖民地的德国男爵保罗发现原生种,并将种子寄回德国,给同样喜好园艺的父亲在德国种植。1893年第一次在德国花展中亮相时,被喻为最有趣的植物。形态特征全株有毛;叶基部簇生,稍肉质,叶片圆形或卵圆形,背面带紫色,有长柄。花
-
峨眉异叶苣苔
形态特征白花异叶苣苔(原变种)多年生草本。茎高14-30厘米,有6-7节,不分枝或中部以上具短分枝,下部近无毛,上部被淡褐色短柔毛。正常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薄草质或膜质,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2-8.8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在狭侧楔形,
-
翠锦口红花
概述翠锦口红花,茎枝伸长呈匍匐型或悬垂型。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春末至夏季开花,花聚生枝端,筒状花冠橙红色,雅致美观。此类植物,耐阴性强,悬垂姿态优雅,适合盆栽作吊盆。繁殖用扦插法,全年均能育苗,但以春、夏2季为佳。剪茎每3·4节为1段,扦插于湿润的粗砂、细蛇木
-
河口异叶苣苔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渐升,下部在节上生根。正常叶长15厘米;花冠长约2.5厘米,粉红色;柱头2,分开。聚伞花序具梗,生正常叶腋部,有少数花,无苞片。花萼5裂近基部,裂片卵形,有多条纵分泌沟。花冠白色、淡红色或淡紫色,筒状漏斗形,檐部二唇形,比筒短,上唇2裂,下唇比上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