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兰
白蝶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澳大立亚的昆士兰州、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至菲律宾与苏门答腊,海拔高度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着生兰花。白蝶兰的花朵纤弱儿美丽,花梗可达一公尺长,总状花序疏生多朵美丽的白花,或因花朵密集而似圆锥花序,花期春季至夏季。我国有白蝶兰和云南白蝶兰等2种。陆生兰,有块茎;叶数枚,从基部向上渐尖,并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常大而艳丽。
- 拉丁名
- Anacampseros alstonii Schönland
- 别名
- 多花兰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目
- 兰目
- 科
- 兰科
- 种
- 黄花新月
- 亚科
- 兰亚科
- 族
- 树兰族
- 属
- 白蝶兰属
- 类型
- 多肉植物类
与白蝶兰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白蝶兰为陆生兰,有块茎;叶数枚,从基部向上渐尖,并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常大而艳丽,萼片大,花瓣狭而短;唇瓣3裂,常有流苏,基部有长距;蕊柱宽阔;柱头2;蕊喙两侧有臂;花粉块2,由小块粘合而成,有长的花粉块柄和粘盘,粘盘藏在蕊喙臂顶端之下。
白蝶兰的块茎为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肉质,不裂,颈部具几条细长根。茎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叶,叶向上渐变小成苞片状。
叶3至数枚,互生。总状花序顶生,具1至数朵花;花苞片叶状,较大;花通常颇大,倒置(唇瓣位于下方);萼片离生,相似,宽阔;中萼片直立;侧萼片斜歪;花瓣线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常较萼片狭小;唇瓣3裂,侧裂片外侧具细的裂条或小齿或全缘,中裂片线形或宽的三角形,直的;具长距,距比子房长很多;蕊柱短;花药直立,2室,药室下部叉开,药隔宽阔;花粉团2个,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具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包藏于蕊喙臂末端筒内;蕊喙较低,具长的蕊喙臂;柱头2个,凸出;退化雄蕊2个,较小,椭圆形,位于花药基部两侧。白蝶兰的生态习性
常野生于热带高温、多湿的中低海拔山林中,生长适温白天25~28℃;,晚间18—25℃:当夏季32℃以上高温或冬季15℃以下低温,白蝶兰则停止生长。若持续低温,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会死亡。但白蝶兰花芽分化不需高温,以16—18℃为宜。白蝶兰喜高湿的环境,如空气湿度小,则叶面容易发生失水状态,因此,栽培白蝶兰最怕空气干燥和干热风。
阳光对白蝶兰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冬季需充足的光照,白蝶兰叶片生长健壮,花朵色彩鲜艳。但夏季长时间的强光直射,对叶片有灼伤现象,需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
-
广东隔距兰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闽,粤,港,琼形态特征不同于原变种在于唇瓣中裂片浅黄白色,距内背壁上方的胼胝体为中央凹陷的四边形,其四个角呈短角状均向前伸。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
-
异型兰
形态特征异型兰植物茎不明显,通常无叶,至少在花期时无叶。花序1-2个,下垂,不分枝,长达26厘米,密布茸毛,绿色带紫色斑点;花序轴长约为花葶全长的4/5-1/2,疏生多数花;花序柄被数枚膜质鳞片状鞘;花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短急尖,具1条脉,背面疏生短硬毛;
-
禾叶兰
产地分布分布于热带亚洲与大洋洲,仅1种向西到达非洲东南部的塞舌尔群岛。我国有2种产海南东北部至西南部(定安、乐东)和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景洪、潞西、孟连、景东、屏边、河口)。生于密林中树上,海拔900-2400米。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
红门兰
简介红门兰是珍稀物种,也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700至4700米的山坡林和高山草甸,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台湾高山地区。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寒冷干燥的气候,兰科植物中只有少数高山耐寒种类生长。据《新疆植物志》记载,新疆产兰科植物只有
-
隔距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勐海)。生于海拔980—153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和河谷疏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形态特征茎直立,长2—4厘米。叶革质,扁平,狭长圆形,长5—18厘米,宽1—2厘米,先端
-
南川盆距兰
形态特征茎茎匍匐,长4--7厘米,粗2毫米,节间长4—5毫米。叶叶绿色带紫红色斑点,二列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1.3—1.6厘米,宽6—9毫米,先端近急尖并且3小裂。花伞形花序具2—3朵花;花序柄长5—7毫
-
长春二乔玉兰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每年3季开四次花。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与其他仅先叶一次开花的玉兰品种想比,此品种观赏价值更高。病虫害
-
紫玉兰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湖北、四川、云南,现长江流域各省广为栽培。北京少气候条件适宜处可露地种植。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3m。树皮灰褐色,小枝紫褐色。顶芽卵形,中间有溢缩,外有黄褐色绢毛。叶椭圆形,先端渐尖,下面沿脉有短柔毛,托叶痕长为叶柄的一半。花叶同
-
浙杭卷瓣兰
形态特征茎根状茎匍匐,粗约1毫米,当年生的被筒状鞘;鞘膜质,长4毫米,宽松地围抱根状茎,口缘斜的。根出自生有假鳞茎的根状茎节上。假鳞茎彼此相距约1-1.5厘米,卵球形,长5-8毫米,中部粗4-6毫米,具4个棱角,干后有许多皱纹,顶生1枚叶。叶
-
斑唇卷瓣兰
形态特征斑唇卷瓣兰根状茎匍匐,粗1-2毫米。根出自生有假鳞茎的节上,长而弯曲。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10毫米,卵球形,长5-12毫米,粗5-10毫米,顶生1枚叶,干后表面常皱曲。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6厘米,中部宽7-18毫米,先端稍钝或有时具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