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阴地蕨
多裂阴地蕨,阴地蕨科阴地蕨属物种,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状茎短。
- 拉丁名
- Botrychium multifidum
- 别名
- 药用小阴地蕨,蕨萁细辛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厚囊蕨亚纲
- 目
- 瓶尔小草目
- 科
- 阴地蕨科
- 种
- 多裂阴地蕨
- 亚科
- 星蕨亚科
- 族
- 毛蕨族
- 属
- 阴地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多裂阴地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小,直立,具一簇肉质粗根。
总叶柄长2~5厘米,基部为淡棕色的托叶所紧包。营养叶全长15厘米,柄长7~8厘米,其下常有去-年生的干枯叶柄宿存,叶片为五角形,长8厘米,宽10~11厘米,钝头,三回羽状;羽片约5对,互生,均有柄、斜出,彼此密接,基部一对最大,五角形,柄长1.5厘米,羽片长宽各约6厘米,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4对,对生或几对生,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3.5厘米,宽2.5厘米,三角形,有柄,同上方一片对生,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4对,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较大长约1.4厘米,宽约8毫米,长卵形,无柄,基部稍分裂,边缘有不等的圆齿,其余各小羽片为椭圆形。第二对羽片大为缩小,柄长约6毫米,羽片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卵状长圆形,急尖头,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3~4对,互生,下先出,几无柄或有极短的柄;第三对羽片为阔披针形,有柄,一回羽状。叶为厚草质,干后呈绿色,表面皱凸。叶脉不见。
孢子叶全长24厘米,超过营养叶,孢子囊穗为圆锥状,长约7厘米,宽2~3厘米,2~3回羽状,分枝。
生长环境
多裂阴地蕨生于疏林中或林缘。
分布范围
多裂阴地蕨产于东北。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北美洲。不久前在我国东北发现。
本种特点
本种有一特点,即其当年生与前一年生的营养叶常并存于同一植株,不过前一年生的已变枯黄或仅有其叶柄残存于当年生的叶子下面。
-
钝齿蕨萁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颈直蕨萁
产地分布产东北吉林(安图,奶头山)、四川东北部(城口县)、湖北西部(巴东县)。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直立,具粗健肉质的长根。总叶柄长25-32厘米,淡绿色,多汁草质,干后扁平,宽约4-5毫米,几光滑无毛,惟向顶端分枝处有疏毛。营
-
长白山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小,直立,有一簇较细长的疏根,基部有淡棕色的托叶紧包。总叶柄长16厘米,4-5毫米。营养叶片无柄,长5厘米,宽约6厘米,三角形,钝头,基部二回深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对羽片最大,近于对生,长3厘米,宽2.4厘米,卵状三角形,无柄,钝头,羽状深裂;裂片2-3
-
粗壮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肉质粗根,各根上部又生出许多小根。总叶柄极短,高1.5-2厘米;营养叶全长10-14厘米,柄长4-6厘米,宽3-4毫米,无毛或略具少数疏毛,叶片五角形,长约7厘米,宽7.5-12厘米,短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分裂,上部二回羽裂,羽片4-5对,张开,
-
云南蕨萁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薄叶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粗,直立,有很粗的肉质根。总叶柄高10-12厘米,颇粗大,多汁嫩草质,干后扁平,宽6-7毫米,无毛或稍有稀毛。营养叶全长24-27厘米,柄长9-11厘米,叶片长15-18厘米,宽18-22厘米或更大,五角形,短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中部二回羽状;羽片5-7对,
-
长柄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小而直立,有一簇较细长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长1~2厘米,无毛。营养叶全长8~9厘米,柄长4~5厘米,细瘦,阔2毫米,叶片为五角状三角形,长3~4厘米,宽6~7厘米,钝头,三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3~4对,基部一对最大,有柄,其上各对无柄,长约3厘米,宽约2.5厘
-
药用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相当粗,具一簇很粗肥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高3~4厘米,淡白色,干后扁平,宽4~6毫米。营养叶长18-22厘米,柄长10-12厘米,宽约4-5厘米,光滑无毛,或略有少数疏毛,基部呈淡白色(由于深埋土中的缘故);叶片为五角状三角形,高9-11厘米,阔10-
-
阴地蕨
别名一朵云、背蛇生、散血叶、破天云、小春花、蛇不见、郎萁细辛、独脚金鸡、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黄连七、鸡爪莲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有毒。归经归肺、肝经。
-
钝齿阴地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较细长的根。营养叶柄长18厘米,粗5~6毫米,基部被有灰白色密绒毛,叶片长20厘米,宽25厘米,三角形,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向上为三回羽裂;羽片5对,对生,有柄,下都两对相距5厘米,彼此分离,张开,基部一对最大,长14厘米,宽约6厘米,渐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