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胞叉蕨
芽胞叉蕨(学名:TectariafaurieiTagawa),为叉蕨科叉蕨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台湾、云南。生山谷林下,海拔800米。
- 拉丁名
- Tectaria fauriei Tagawa
- 别名
- 傅氏三叉蕨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叉蕨科
- 种
- 倒卵叶伏石蕨
- 亚科
- 瓦韦亚科
- 族
- 毛蕨族
- 属
- 叉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芽胞叉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基部宽约1.5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60-70厘米,基部粗约5毫米,深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偶有线形的长鳞片,两侧有狭翅直达下部;叶片三角卵形,长30-40厘米,基部宽20-25厘米,奇数一回羽状;顶生羽片三叉,顶生裂片椭圆形,长15-18厘米,中部宽约6厘米,先端急狭为尾状,基部渐狭而下延,无柄,全缘,侧生裂片与顶生裂片同形但较小并有腋生小芽胞;侧生羽片1-2对,对生,稍斜向上,间隔4-6厘米,无柄,有腋生小芽胞,椭圆披针形,长约18厘米,中部宽4.5-5厘米,先端急尖为尾状,基部渐狭为楔形,其下侧下延,全缘,基部一对羽片较大并于基部下侧有一小分叉。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两面均不明显,有分叉的内藏小脉,光滑无毛;侧脉上面光滑,下面隆起并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薄纸质,干后淡褐色,两面均光滑;叶轴及羽轴深禾秆色,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叶轴两侧有宽3-4毫米的阔翅。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网眼的小脉上或交结处,在侧脉间有不整齐的4-5行;囊群盖圆盾形,膜质,棕色,早落。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海拔800米的山谷林下。
分布范围
芽胞叉蕨主要产自中国台湾南投、花莲、台东、高雄地区和云南易武、耿马、西双版纳地区,在日本琉球、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自台湾(南投)。
-
多变叉蕨
产地分布产海南(保亭)。越南也产之。形态特征植株高50-60厘米。根状茎长,横走,粗约5毫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渐尖,全缘,膜质,淡棕色。叶近生;叶柄长30-35厘米,基部粗约3毫米,禾秆色,光滑无毛;
-
贵州肋毛蕨
产地分布产贵州(平伐)、四川(酉阳、北斗山)、湖北(合丰)、广东(连县、乳源)。形态特征植株高2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5~10毫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平直,深棕色。叶簇生;叶柄长8~15厘
-
多形叉蕨
产地分布产台湾(台中、台北、南投、嘉义、高雄、平东)、广西(凌乐)、贵州(册亨)、云南(思茅、普洱、河口、新平、砚山、泸水、广南、佛海、西双版纳)。印度、锡金、尼泊尔、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也产之。形态特征植株高60-90厘米。根
-
薄叶轴脉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渐尖,全缘,膜质,褐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40厘米,基部粗4-5毫米,暗棕色,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下部疏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片三角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0-60
-
台湾轴脉蕨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钻鳞肋毛蕨
形态特征叶簇生;叶柄长70~80厘米,基部粗6~8毫米,栗棕色,上面有浅沟,基部以上疏被平展的钻形鳞片;叶片三角形,长60~65厘米,基部宽50~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近四回羽状;羽片7~9对,下部几对近对生,向上的互生,间隔1~1.5厘米,斜向上,基部一对的柄长
-
轴盖蕨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梵净肋毛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约1.5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褐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粗2-3毫米,深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基部偶有和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片长圆披针形,长25-30厘米,中部宽12-15厘米
-
河口叉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6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粗1.5-2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40厘米,基部粗约4毫米,深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光滑无毛;叶近二型,叶片三角卵形,长25-30厘米,基部宽约20厘米
-
截头肋毛蕨
产地分布特产四川西部(大相岭)。形态特征植株高40~5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中部黑褐色,边缘淡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13厘米,基部粗约2毫米,下部棕色,向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