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舌蕨
根状茎横走或斜升,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叶2列生于背上;叶片长披针形,基部以上密被鳞片,老时部分擦落;孢子囊满布于能育叶下面。云南多地有分布。
- 拉丁名
- Elaphoglossum yunnanense (Bak.) C. Chr.
- 别名
- 桂皮紫萁、牛毛广、薇菜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舌蕨科
- 种
- 云南舌蕨
- 亚科
- 碗蕨亚科
- 属
- 舌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云南舌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24-50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或斜升,粗3-7毫米,木质,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叶2列生于背上;鳞片钻形或狭披针形,先端芒状,边缘具不规则的疏齿,褐棕色,有光泽,质硬。叶近生,二形:不育叶柄长4-16厘米,棕禾秆色或棕色,基部以上密被星芒状的褐棕色小鳞片和偶有钻形或狭披针形鳞片,老时部分擦落,叶片长披针形,长14-40厘米,中部宽1.3-3.3厘米,先端长渐尖(偶为二叉),基部狭楔形,沿叶柄略下延,全缘而略呈波状,边缘平展或稍内卷,有软骨质狭边,主脉明显,两面均隆起,上面有纵沟,侧脉隐约可见,单一或二叉,直达叶边,叶革质,干后棕色或灰棕色,两面均疏被棕色的星芒状小鳞片,往往主脉下面较密,上面的于老时通常脱落;能育叶与不育叶等高或略低于不育叶,柄长8-22厘米,密被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3-20厘米,中部宽约1厘米,孢子囊满布于能育叶下面。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100-1800米的次生杂木林林缘、林下沟谷、溪边阴湿岩石上。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思茅、蒙自、双柏、鸡足山、石门关、宜良、元阳、新平、景东、漾濞、贡山、梁河)、台湾、浙江(龙泉)、福建(崇安、南靖、连城、太宁)、江西(大余、崇义、全南)、湖南(慈利、江华、宜章)、广东(鼎湖山、信宜、阳山、新丰、始兴、南雄、乳源)、海南(琼中)、广西(防城、武鸣、三房、象县、龙州、博白、龙胜、瑶山、十万大山)及贵州(雷公山、三都)。也产于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大吉岭)、日本南部。模式标本产地:云南。
主要价值
1、食用:云南舌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食用和酿酒,桫椤茎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用。
2、指示植物:云南舌蕨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
3、观赏:云南舌蕨形姿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著名的观叶植物类。
栽培技术
云南舌蕨分栽不定芽,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云南舌蕨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华南舌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文化内涵
在南斯拉夫神话里,蕨类植物被相信一年会开花一次,在IvanKupala的夜里。虽然其极难被发现,但只要找到了,那个人在他的余生都将会变得很快乐且富有。类似地,在芬兰亦有传说若有人找到了在仲夏夜开花的蕨类的种子,他将能够经由一不可见的魔力而被引导至永恒闪烁着的鬼火所标示的藏宝地。
-
吕宋舌蕨
形态特征叶簇生,二形:不育叶柄长6-8厘米,禾秆色或暗棕色,基部以上略被与根状茎上相同但较小的鳞片,并疏被褐棕色的星芒状小鳞片,叶片椭圆披针形,长15-20厘米,中部宽2-3厘米,圆头,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并下延于叶柄,全缘,有软骨质狭边,叶脉可见,主脉两面均隆起,上面有纵沟,
-
爪哇舌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细长而横走,单一或分枝,粗3-5毫米,密被鳞片;鳞片卵形,长4-7毫米,膜质,亮棕色,尖头,全缘或具疏睫毛。叶疏生,略呈二形:不育叶柄长5-15厘米(通常长10-15厘米),禾秆色,疏被鳞片,叶片披针形至椭圆披针形,略长于叶柄或与叶柄等长,宽1.5-3厘米,渐尖
-
南海舌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短匍匐或斜上,木质,粗8-15毫米,先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通常长8-10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或具疏睫毛(通常在下部),褐棕色,有光泽,膜质。叶近生或簇生,二形:不育叶柄长6-12厘米,棕禾秆色,基部以上疏被褐色卵形或(和)披针形
-
圆叶舌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长而横走,单一或分枝,纤细,粗约2毫米,密被鳞片;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以腹部盾状着生,近全缘或略有睫毛,膜质,深棕色。叶远生,二形:不育叶柄长2-8厘米,棕禾秆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疏被同样的鳞片及棕色或褐色的
-
华南舌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簇生或近生,二形,不育叶披针形,近无柄或具短柄。能育叶略短而狭。华南舌蕨植株高30-8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盾状着生,近全缘,边缘有睫毛。叶簇生,二型;叶柄长30-60cm,疏被鳞片;营养叶长20-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