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耳蕨
陕西耳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olystichum setillosum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鳞毛蕨科
- 属
- 耳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陕西耳蕨相似植物
陕西耳蕨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
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
真蕨目Eufilicale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耳蕨属Polystichum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24厘米。根茎直立,密生披针形棕色或淡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10厘米,基部直径约1毫米,下部宿存,禾秆色,腹面有纵沟,疏生卵形及披针形淡棕色鳞片;叶片线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1-30厘米,宽1.2-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24-32对,互生,斜向上,向下部较稀疏,无柄,狭卵形或狭三角卵形,中部的长6-15毫米,宽4-6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两侧有耳状凸,羽状深裂达羽轴或近羽轴;裂片4-6对,互生,略斜向上,倒卵形至卵形,先端尖,常有数个尖齿;裂片具羽状脉,两面均不明显。叶草质,两面秃净或有少数披针形淡棕色的鳞片;叶轴腹面有纵沟,两面疏生披针形及线形淡棕色鳞片。孢子囊群生在叶中部及以上羽片,位于羽轴两侧各成一行,或在裂片主脉两侧各有一二个一;囊群盖圆形,盾状,近全缘。
产地分布
产陕西、甘肃、四川(西部及东部的巫山)、云南西部、西藏南部。生高山草甸或高山针叶林下,海拔2600-4000米。印度西北及北部、尼泊尔、锡金等地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陕西户县。
-
皱叶丁香
皱叶丁香基本信息学名Syringamairei(Levl.)Rehd.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木犀亚目Ol
-
日本花楸
种名:日本花楸学名:Sorbusjaponica(Decne)Hedl别名:科:蔷薇科属:花楸属产地分布:喜生于针阔混交林内,在小兴安岭多单株生长。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枝无毛,冬芽密布白毛,叶互
-
铁坚油杉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2.5米;树甲皮粗糙,暗深灰色,深纵裂;老枝粗,平展或斜展,树冠广圆形。一年生枝有毛或无毛,淡黄灰色、淡黄色或淡灰色;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或淡褐色,常有裂纹或裂成薄片;冬芽卵圆形,先端微尖。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成两列,长2-5厘米,宽3-4毫米,
-
无丝姜花
形态特征陆生或附生草本,具块状根茎,茎高约1米,基部稍增粗。叶片长圆状或线状椭圆形,长10-6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稍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特别是中脉被长而密的柔毛,边缘狭,软骨质,顶端常密被缘毛;无叶柄;叶鞘被小疏柔毛或变无毛;
-
多花报春
【概况】多花报春又名西洋报春,为报春花科报春属植物。株丛不大,花色鲜艳,形姿优美,春节前后开花,成为春天的信使。目前,在欧洲各国普遍栽培,是家庭陈设中最珍贵的盆花之一,也是圣诞节和新年的必备之物。在丹麦和荷兰都产业化生产,栽培品种十分丰富。在亚洲,日本报春花栽培也比较普遍,每年生产在1630万
-
血红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湖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达3米。茎明显具槽,老枝暗灰色,幼枝浅黄色,具稀小黑疣点;茎刺三分叉,长1-3毫米,淡黄色。叶薄革质,线状披针形,长1.5-6厘米,宽3-6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具1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显著凹
-
五叶异木患
五叶异木患基本信息学名AllophylusdimorphusRadl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
-
湖北猕猴桃
起源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的起源地,早在1200年前就已开始利用猕猴桃,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且唐代以后,历代编撰的本草类书籍大多有关于猕猴桃的记载。1904年新西兰人从我国湖北宜昌引种美味猕猴桃,1905年选育苗成功,当时称为中国醋栗。以后的25年间新西兰人基本完成了猕猴
-
矮龙胆
-
藓生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北西部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干时多少变黑,多毛。根茎粗,有分枝,端有宿存鳞片。茎丛生,在中间者直立,在外围者多弯曲上升或倾卧,长达25厘米,常成密丛。叶有柄,柄长达1.5厘米,有疏长毛;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