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陕鳞毛蕨
豫陕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pulcherrim
- 拉丁名
- Polystichum setillosum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鳞毛蕨科
- 属
- 耳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豫陕鳞毛蕨相似植物
豫陕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pulcherrimaChing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蕨纲Filicopsida
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
真蕨目Eufilicale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鳞毛蕨属Dryopter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60厘米。根状茎直立,密被淡棕色、披针形鳞叶。叶簇生;叶柄长3-5厘米,密被褐色或黑褐色阔披针形鳞片;叶片椭圆形,中部宽8-11厘米,渐尖头,下部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约25对,平展,密接,有短柄,相距1.3-2.0厘米,中部羽片长约4-6厘米,基部最宽,达1.5厘米,披针形,渐尖头,羽状深裂;小羽片(裂片)约13对,略斜展,彼此较接近,长方形,基部一对长约6-8毫米,宽约2.5-4毫米,截头或圆钝头,近全缘,两侧全缘或有不规则的浅裂,下部数对渐次缩短,平展,最基部一对长仅1.5-2.0厘米。叶干后灰绿色,草质,羽片两面近光滑;叶脉羽状,两面不明显,大多单一,偶有二叉,羽轴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轴上有相当多的淡棕色、阔披针形,先端钻形的鳞片。孢子囊群圆形,小,每小羽片2-3对,略靠近业边;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产地分布
产甘肃(舟曲)、陕西(凤县)、河南(卢氏)、安徽、四川(凉山)、西藏。生林下或山谷荫湿处,海拔15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南。
本种提示
本种形体较小,叶片较窄(8-12厘米),叶脉通常单一,偶有二叉,叶柄基部鳞片棕色,不扭曲。Fraser-Jenkins(1989)将一些种并入此种,需进一步研究。
-
小花地杨梅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6-60厘米;根状茎粗壮,褐黄色,具多数黄褐色须根。茎直立,圆柱形,直径1.2-3.5毫米,具纵条纹。叶基生和茎生;基生叶多数,禾草状,围绕茎基部;叶片披针形,长4-12厘米,宽5-10毫米,扁平,顶端渐尖,边缘无丝状毛,绿色;叶鞘闭合成筒状包茎,鞘口部
-
孤挺花
孤挺花(AMARYLLIS)花语:喋喋不休种类:石蒜科原产地:南非花色:红·白·橙·桃红·浅茶色花期:初夏~夏据说孤挺花是因为牧羊女AMARYLLIS而被植物学家命名为「孤挺·颠茄」的,所以,「喋喋不休」就成为
-
大叶熊巴掌
产地分布云南东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粉绿蒲公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颈部密被黑褐色残存叶基,叶基腋部有丰富的褐色皱曲毛。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线形,长5-15厘米,宽5-20毫米,羽状深裂,顶裂片线状戟形,全缘,先端急尖或渐尖,每侧裂片4-9片,长三角形或线形,平展或倒向,裂片先端渐尖,全缘,裂片间无齿,亦无
-
通脱木
种名:通脱木学名:Tetrapanaxpapyrifer别名:木通树、通草、天麻子科:五加科属:通脱木属产地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陕西也有,极少栽培。形态特征:掌状叶集生于茎的顶端,裂片5-
-
美洲栗
形态特征美洲栗是落叶乔木,稀灌木,树高18-24米,最高达30米;树冠幅径达3米。树皮纵裂,无顶芽,冬芽为3-4片芽鳞包被;叶互生,叶缘有锐裂齿,羽状侧脉直达齿尖,齿尖常呈芒状;托叶对生,早落。花单性同株或为混合花序,则雄花位于花序轴的上部,雌花位于下部;穗状花
-
长刺耳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60-1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密被棕色线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6-57厘米,基部直径5-7毫米,禾秆色,腹面有纵沟,疏被线形灰棕色鳞片和贴生的披针形黑棕色近全缘的鳞片;叶片三角状披针形,长54-92厘米,宽19-40厘米,顶端急尖,能育,向下不变狭,基
-
玉龙观音
形态特征玉龙观音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能够忍耐零下2度低温并且保持盆土干燥,零下3度叶片会微微显得不精神,不过没有关系,温度回升就会恢复挺立。稍耐半阴,阴久了叶片变淡也容易徒长拉长,叶杆变的嫩弱。[2]夏天最好不要暴晒,适当遮阳就可以,少水。土壤可用肥沃又排水
-
都支杜鹃
都支杜鹃基本信息学名RhododendronshaniiF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杜鹃花科Erica
-
天蓬草
种名:天蓬草学名:StellariaalsineGrimm.别名:科:石竹科属:繁缕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