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蕨类植物 > 泥炭藓

泥炭藓

编辑:爱慧妹发布时间:2021-02-25 13:32:31

泥炭藓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Polystichum setillosum
蕨类植物门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真蕨目
鳞毛蕨科
耳蕨属
类型
蕨类植物

与泥炭藓相似植物

泥炭藓(泥炭藓科)Sphagnumpalustre(高山湿地沼泽习见植物)本种为分布最广而习见种。常见于山地湿润地区或沼泽中,多成大面积垫状单一的植物群落。是生成泥炭的主要成分来源。由于该类群植物附有特有的储水细胞,储水能力是其他藓类数倍至数十倍。中国大部地区山地均有分布。除亚洲分布外,欧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泥炭藓

拉丁学名HerbaSphagni

别称大泥炭藓、水藓、水苔、地毛衣

界植物界

门苔藓植物门

纲藓纲

亚纲泥炭藓亚纲

目泥炭藓目

科泥炭藓科

属泥炭藓属

分布区域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欧洲、美洲、大洋洲

1基本信息

药名:泥炭藓

汉语拼音:nitanxi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palustreL.[S.obtusifoliumEhrh.;S.cymbifolium(Ehrh.)Hern.]

功效:清热明目;止痒

科属分类:泥炭藓科

拉丁文名:HerbaSphagni

主治: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生态环境:生于水湿环境及沼泽地带。四季均生长。适于高山带的湿冷环境。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

性味:淡;甘;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2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湿环境及沼泽地带。四季均生长。适于高山带的湿冷环境。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

3性状

1、性状鉴别本品呈缠绕的团状,黄绿色或黄白色。湿润展平后,茎长10-15cm,有4-5条丛生的分枝,茎生叶舌形,长1.5-1.7mm,枝生叶瓢状卵形,较茎生叶稍大。孢子黄色。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孢子黄色类圆形,直径22-25μm,表面具细疣。茎表皮细胞壁薄,具水孔。枝生叶表皮细胞壁有螺纹及水孔。

4原形态

植物体枝条纤长,黄绿色或黄白色,高8-20cm。茎及枝表皮细胞具多数螺纹及水孔。茎叶舌形,平展,长1-2mm,宽0.8-0.9mm,叶细胞无螺纹;枝叶阔卵圆形,内凹,先端兜状内卷,绿色,细胞在叶片横切面呈狭长三角形,偏于叶片腹面。雌雄异株。精子器球形,集生于雄株头状枝或短枝顶端,每一苞叶叶腋间生1个;颈卵器生于雌株头状枝丛的雌器苞内;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具小蒴盖。

5作用

泥炭藓植物可吸蓄为其自身重量的20~25倍的水分,它在森林地区过分生长往往导致森林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缺乏药棉,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曾利用泥炭藓类植物的吸水特性代替棉花制作敷料。由泥炭藓和其他植物长期沉积后形成的泥炭,其1吨的燃料热量相当于0.5吨的煤。泥炭藓植物迄今仍为苗木、花卉等长途运输的最佳包装材料。

也有药用价值,功效:清热明目;止痒

6化学成份

泥炭藓含α-胡萝卜素(α-carote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γ-胡萝卜素(γ-carotene),β-隐黄质(β-cryptoxanthin),叶黄素(lutein),叶黄素环氧化物(luteinepoxide),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玉红黄质(rubixanthin),花药黄质(antheraxanthin),侧金盏花黄质(adoni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堇黄质(violaxanthin),玉米黄质(mutatoxanthin),杜鹃花黄质(rhodoxanthin)等。还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同属植物中位泥炭藓含氨基酸,脂肪酸,多糖,木质素,泥炭藓玉红素(sphagnorubin),泥炭藓酸(sphagnumacid),泛醌-8(ubiquinone-8),泛醌-10(ubiquinone-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白齿泥炭藓含酚类(phenol)0.007%,单糖(monosaccharide)1.05%,二糖(disaccharide)0.75%,灰分(ash)0.086%,木质素(lignin)14.3%,纤维素(cellulose)17.64%,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22.2%,蛋白质(protein),淀粉(starch),以及微量元素钙、钾、氮、镁、磷、硫、钠、铁、铝、锰、硅等。粗叶泥炭藓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β-隐黄质,叶黄素,叶黄素环氧化物,玉蜀黍黄质,玉红黄质,花药黄质,侧金盏花黄质,新黄质,堇黄质,玉米黄质,杜鹃花黄质等。还含钠、钾、钙、镁、铅、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glucose),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枸橼酸(cit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甘醇酸(glycol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

相关植物
  • 短柄小连翘

    基本信息学名HypericumpetiolulatumHook.f.etThoms.ex.Dye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

  • 香蕉树

    形态特征香蕉树它不是树,而是巨型草本植物,它的茎是软的,由卷起来的叶柄构成。芭蕉属还有香蕉DwarfBanana,野蕉WildBanana,大蕉(甘蕉)Co香蕉树mmonBanana。蕉结果后便斩去,另一新蕉树在旁生出。种子已退化无发芽能力.繁殖利用地下茎所生出

  • 中华耳稃草

    多年生。秆丛生,直立,高60-130厘米,无毛,节具短毛。叶鞘具脊,多聚集于基部,无毛或疏生柔毛,鞘颈密生短毛;叶舌膜质,长0.2-0.5毫米,具小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扁平,急尖或渐尖,长15-60厘米,宽4-9毫米,两面均生疣基长柔毛或下面无毛,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15-

  • 山莴苣

    山莴苣,学名:Lagediumsibiricum(L.)Sojak,属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垂直直伸。茎直立,通常单生,常淡红紫色,上部伞房状或伞房圆锥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 似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粗壮。茎缩短,微被柔毛。羽状复叶长5-15厘米;托叶膜质,长卵形、卵形,于基部与叶柄贴生,彼此离生,被贴伏白色长柔毛;叶柄与叶轴被开展的白色柔毛;小叶25-33,卵状披针形、长圆状卵形,长10-20毫米,宽3-8毫米,两面被贴伏白色柔毛

  • 有边瓦韦

    形态特征: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2.4毫米,褐色,密被棕色软毛和鳞片;鳞片近卵形,网眼细密透明,棕褐色,基部通常有软毛粘连,老时软毛易脱落。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2-7(10)厘米,禾秆色,光滑;叶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中部最宽,通常2-3(4)厘米,渐尖头,

  • 东方肖榄

    基本信息学名PlateaparvifoliaMerr.etChu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

  • 莲座狗舌草

    基本信息学名Tephroserischangi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

  • 大花杜鹃

    大花杜鹃种名:大花杜鹃学名:Rhododendronrex别名:科:杜鹃花科属:杜鹃花属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形态特征:叶革质,宽大,倒卵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先端钝圆形,基部渐狭,表

  • 凹叶杜鹃

    凹叶杜鹃基本信息学名RhododendrondavidsonianumRehd.etWil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