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马来亚大风子

马来亚大风子

编辑:钟光梅发布时间:2021-02-04 15:55:08

马来亚大风子是一种常绿乔木。大风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带3~4面形,稍有钝棱;长1~2.5cm,直径4~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全体有细的纵纹。种皮坚硬,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与外表面凹纹末端相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种仁外被红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较小一端略皱缩,并有一环纹,与种皮内表面圆形环纹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黄色,富油质;气微,味淡,有油性。

拉丁名
Lithocarpus harlandii (Hance) Rehd
别名
油叶杜,油叶杜子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山毛榉目
壳斗科
港柯
甘豆族
柯属
类型
常绿针叶乔木类

与马来亚大风子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叶柄长1.2~1.5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侧脉8~10对。花杂性或单性,1至数朵簇生;花梗被短柔毛;雄花萼片5,卵形,基部稍联合,两面被长柔毛;花瓣5,卵形,红色或粉红色;退化雄蕊磷片状,线形,着生于瓣上,内部边缘被睫毛,近先端部被柔毛;雄蕊5,花药外向,长圆形,花丝基部粗厚;退化子房圆柱状,被长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均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长硬毛,1室,具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反卷。浆果球形,直径6~8厘米,果皮坚硬。种子30~40粒,略呈多角体,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花期1~3月。

性状: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灰黄大风子植物形态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性味:性热,味辛。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有毒。人食后常引起头晕、头痛、胸痛、噎感、周身不适、失眠、食欲不振、腹痛及全身发热,对肾脏也有刺激性。

分布范围

主产于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我国云南、广西、台湾等地亦有产。

主要价值

【别名】麻风子

【来源】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usPierreexLaness.和海南大风子H.hainanensis(Merr.)Sleum.,以种子入药。夏季采成熟果实,取其种子洗净,晒干。大风子【制法】大风子霜:取净大风子,去壳,碾碎,用吸油纸包裹,炕热或蒸热后,压榨去油,再研粉即得,可供内服。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功毒,杀虫。用于麻风;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0.5~1钱。大风子霜多入丸、散剂用;外用大风子适量,研烂搽,或烧存性麻油调搽。亦可榨取大风子油搽患处。

【备注】1)本品有毒,内服、外用常致恶心,呕吐,胸腹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病变。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胸腹疼痛,可用镇痛剂,溶血可口服硫酸低铁及注射卡古地铁,必要时输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风子

(《本草衍义补遗》)

【异名】大枫子(《品汇精要》)。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

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云南大风子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②治疗荨麻疹

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③治疗酒渣鼻

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各等分。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真假鉴别

大风子又称大枫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主产于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我国云南、广西、台湾等地亦有产。海南、缅甸的大风子也做为正品习惯入药。每年4~6月份采摘成熟的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其性热,味辛,有毒,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麻风、疥癣、杨梅疮等症。市场上有以豆科植物厚果崖豆藤的种子(习称苦檀子)冒充大风子,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真品大风子外观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约1~2.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大风子剖开后,内表面光滑呈浅黄色或黄棕色,种仁与种皮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略呈蜡质,外被一层红棕色或暗紫色薄膜;气微,闻之无臭,口尝味淡。

伪品苦檀子外观呈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长约4厘米,厚约3厘米,表面为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苦檀子剖开后,子叶有2片,肥厚呈角质样,易纵裂。脐点位于凹陷处,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闻之亦气微,但口尝之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舌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风子油及所含脂肪酸钠盐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而伪品苦檀子既不与大风子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大风子使用,应用时要明辨真伪,以免贻误治疗。

相关植物
  • 小花龙芽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常呈块状,周围生多数纤细侧根,根茎稍长,基部常有地下芽。茎高30-90厘米,上部密被短柔毛,下部密被黄色长硬毛。叶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下部叶通常有小叶3对,稀2对,最下面一对小叶通常较小,中部叶具小叶2对

  • 大姬蕨

    种名:大姬蕨学名:HypolepisgiganteaChing别名:科:姬蕨科属:姬蕨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特产海南岛(陵水县、尖山)。形态特征:植物体高过2米以上。根状茎横走,粗1厘米以上,木质

  • 耀花豆

    形态特征缠绕藤本,长2-7米,多分枝;除花冠外全体被疏至密的黄棕色长柔毛。茎幼时有棱。奇数羽状复叶长10-25厘米;叶柄和叶轴稍有棱,密被棕色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至芒状,长11-15毫米,上面疏被毛,宿存;小叶9-16对,对生或近对生,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

  • 长雄薹草

    中文学名:长雄薹草(变种)拉丁学名:CarexscaposaC.B.Clarevar.dolicostachyaWangetT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莎草目科:莎草科属:薹草属小穗的雄花部分长10-13毫米,显著长于雌花部分,与原变种区别。产于广东、广西;生林下,海拔800米。

  • 南艾蒿

    南艾蒿基本信息学名ArtemisiaverlotorumLamotte别名白蒿、大青蒿、苦蒿、紫蒿(四川),红陈艾(广西),刘寄奴(贵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

  • 绢毛木兰

    绢毛木兰学名MagnoliaalbosericeaChunetC.Tsoo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毛茛目Ranales木兰科Ma

  • 卡里蝇子草

    卡里蝇子草种中文名:卡里蝇子草种拉丁名:SileneKermesinaW.W.Smith科中文名:石竹科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中国植物志:26:368属中文名:蝇子草属属拉丁名:Silene国

  • 白毛四照花

    形态特征叶片基部宽楔形或钝尖,易于认识。日本四照花(原变种)落叶小乔木;小枝纤细,幼时淡绿色,微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老时暗褐色。叶对生,薄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2厘米,宽3.5-7厘米,先端渐尖,有尖尾,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全缘或有

  • 钻鳞耳蕨

    钻鳞耳蕨学名:Polystichumsubulatum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线裂棱子芹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生于海拔2400—3000米左右的石质山坡灌木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粗壮,暗褐色,直径达2.5厘米。茎直立,有条纹,基部残存褐色叶鞘;基生叶5—6,连叶柄长达2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