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草
两耳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
- 别名
- 莺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百合科
- 种
- 海南龙血树
- 亚科
- 牡荆亚科
- 族
- 龙血树族
- 属
- 龙血树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两耳草相似植物
种名:两耳草
学名:PaspalumconjugatumBerg.
别名:
科:禾本科属:雀稗属
产地分布:
两耳草原产于拉丁美洲,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禾草,具长达lm的匍匐枝。秆压扁,高30--60cm。叶鞘松弛,无毛或边缘有毛;叶舌短小;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mm,质薄,无毛或边缘具疣毛。总状花序2枚,对生而开张作叉状,纤细,长6—12cm,小穗卵圆形,长约1.8mm复瓦状排列成两行;第一颖退化,第二颖与第一外稃质簿,无脉,第二颖边缘具长丝状柔毛,第二外稃变硬,背面略隆起,包卷同质的内评。颖果长约1.2mm(图22)。染色体2n=40,80。
生长习性:
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温暖地区。
-
白鹤藤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小枝通常圆柱形,被银白色绢毛,老枝黄褐色,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5-11(13.5)厘米,宽3-8(-11)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密被银色绢毛,全缘,侧脉多至8对,在叶面不显,在叶背面中、侧脉均突起,网脉不显;叶柄长1.5-
-
棉兰老岛猪笼草
学名来源其种加词来源于棉兰老岛。自然杂交种已发现的关于棉兰老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如下:N.alata×N.mindanaoensisN.bellii×N.mindanaoensisN.merrillia
-
尖基木藜芦
尖基木藜芦基本信息学名LeucothoegriffithianaC.B.Clarke别名当琴(云南贡山)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
-
铁角蕨
种名:铁角蕨学名:Aspleniumtrichomanes别名:石林珠科:铁角蕨科属:铁角蕨属产地分布: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北到河南、山西、陕西和新疆。形态特征:根茎直立,簇生,黑褐色,有光泽。羽
-
细梗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四川。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或暗紫红色,具散生黑色疣点,无毛,幼枝暗紫红色,具条棱;茎刺单一或三分叉,长0.6-1.5厘米。叶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0.8-2(-3.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
-
滇南红果树
形态特征高达5—9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紫红色,老枝暗紫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长卵形,紫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有光泽,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3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不显明圆钝锯齿,两面无毛,上面中脉稍下陷,下面
-
匍地蛇根草
基本信息学名OphiorrhizarugosaWal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ubiaceae
-
秋分草
秋分草秋分草(学名:Rhynchospermumverticillatum)为菊科秋分草属的植物。又名林荫菊或大鱼鳅串,药用。多年生草本,常生长在沟边、林下、水旁、林缘和杂木林下阴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
-
狭叶吊兰
狭叶吊兰产地分布: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形态特征:狭叶吊兰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不明显,根肥厚,近纺锤状或圆柱状,粗2-3毫米。叶禾状,长8-30厘米,宽2-5毫米。花葶比叶长;花单生,白色,带淡红色脉,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长7-11毫米,关节通
-
有距棱子芹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