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
桫椤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aracryphiaceae Airy Shaw
- 别名
- 金钱草,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
- 门
- 有胚植物门
- 纲
- 木兰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盔被花目
- 科
- 荨麻科
- 种
- 苎麻根
- 亚科
- 鸡蛋花亚科
- 族
- 珍珠菜族
- 属
- 珍珠菜属
- 类型
- 地被类
与桫椤相似植物
桫椤,又名台湾桫椤、桫椤树、树蕨、蕨树、水桫椤、刺桫椤、大贯众、龙骨风、七叶树、蛇木,拉丁学名:Cyatheaspinulosa,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远古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大都为高大的树木,后来由于大陆的变迁,多数被深埋地下变为煤炭。尚生存在地球上的大部分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在台湾地区则格外常见于山野林地中。茎含淀粉,可供食用。干燥后的桫椤茎碎屑被称为“蛇木屑”,可用作兰花等植物的肥料。
形态特征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fl.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桫椤为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m。胸径10~20cm,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蚀状薄边;叶柄长30~50cm,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边同时轴和羽轴具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m,宽0.4~0.5m,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cm,中部羽片长40~50cm,宽14~18cm,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cm,宽1.2~1.6cm,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孤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具钝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公叉,基部下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侧脉分叉处,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从外观上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如果把它的叶片反转过来,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长着许多孢子。桫椤是没有花的,当然也就不结果实,没有种子,它就是靠这些孢子来繁衍后代的。
2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桫椤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本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土壤多为酸性。
3地理分布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中国分布地福建(福州、闽侯、福清、安溪、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永定)、台湾(台北、高雄、新竹、台中、南投、花莲、屏东)、广东(梅州,阳江,阳春,信宜、新兴、怀集、高州、连山、恩平、肇庆、英德、陆河、罗浮山)、海南(白沙、琼中、吊罗山、五指山)、香港、广西(百色、大苗山、梧州、武鸣、苍梧、容县、罗成、龙胜、浦北、德保、金秀)、贵州(赤水、习水、安龙、望漠、罗甸、贞丰、镇宁、册亨)、云南(贡山、福贡、广南、新平、盈江、沧源)、四川(泸州纳溪护国上马等、宜宾(翠屏区、高县、长宁、江安、屏山、筠连)、自贡、峨眉山、合江、乐山、邻水、雷波、、犍为、雅安、荣县)、重庆(北碚)、江西(崇义、大余),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
牛藤果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叶具羽状3小叶;叶柄纤细,长10-17厘米;小叶纸质,椭圆形、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11厘米,宽2-5厘米,两端均钝或顶端急尖,基部圆,上面深绿,下面浅绿或灰绿色;侧脉每边4-5条,中脉在上面凹入,和侧脉及网脉均在下面凸起。总状花序数个
-
长叶豇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植物,长1.2—2.4米。茎坚韧,匍匐,下部生不定根,上部被毛或变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2毫米,着生点以下2浅裂;小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极稀为线状披针形,长2.5—11厘米,宽0.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
-
茶药藤
茶药藤基本信息学名StephanotispilosaKer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萝藦科Asclepia
-
含羞草决明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30-60厘米,多分枝;枝条纤细,被微柔毛。叶长4-8厘米,在叶柄的上端、最下一对小叶的下方有圆盘状腺体1枚;小叶20-50对,线状镰形,长3-4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短急尖,两侧不对称,中脉靠近叶的上缘,干时呈红褐色;托叶
-
双蕊野扇花
形态特征叶互生,或在枝梢的对生或近对生,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狭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稀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较长大的,长7-11厘米,宽2-3厘米,狭窄的,长3-7厘米,宽0.7-1厘米,较短小的,长3-3.5厘米,宽1-1.8厘米,变化甚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
-
西北沼委陵菜
形态特征植株亚灌木,高30-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幼时有粉质蜡层,具长柔毛,红褐色,冬季仅残留木质化基部。叶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4.5-9.5厘米,叶柄长1-1.5厘米,小叶片7-11,纸质,互生或近对生,长圆披针形或
-
川西沙参
基本信息学名AdenophoraauritaFranch.FOC已修订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桔梗科
-
宝兴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茎数个丛生,纤细,高25-45厘米,无毛或被稀疏的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13-17片小叶,长1-15厘米,向上近无柄;托叶离生,三角状披针形,长2-3毫米,近无毛;小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
-
洋玉叶金花
洋玉叶金花基本信息学名MussaendafrondosaLin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ubiac
-
无脉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西藏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1.5米。幼枝红色,老枝暗灰色,略有槽,无毛;茎刺3分叉,长5-11毫米。叶纸质,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2.1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平滑,中脉凹陷,背面皱缩,叶脉极不明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