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小檗
错那小檗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BerberisgriffithianaSchneid.var.griffithiana
- 别名
- 无
- 科
- 小檗科
- 属
- 小檗属
与错那小檗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产于西藏,不丹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2-3米。枝圆柱形,有时具条棱,淡黄色,无毛;茎刺三分叉,长1.2-2.5厘米。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1.2-3.2厘米,宽4-9毫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微隆起,侧脉显著,网脉不显,背面亮淡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侧脉和网脉不显;叶缘微向背面反卷,略呈波状,每边具2-4粗刺齿;无叶柄。花2-10朵簇生;花梗长11-22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渐尖;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5毫米,宽4毫米,急尖,内萼片长圆状倒卵形,长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长7毫米,宽4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5毫米,药隔先端突尖;子房含胚珠3-4枚。浆果梨状或椭圆形,长7-9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长习惯
生于路旁、林缘、灌丛中、铁杉林、杜鹃林或竹林中。海拔2500-3300米。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置疑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米。老枝灰黑色,稍具棱槽和黑色疣点,幼枝紫红色,有光泽,明显具棱槽;茎刺单生或三分叉,长7-20毫米,与枝同色。叶纸质,狭倒卵形,长1.5-3厘米,宽5-18毫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和侧脉隆起,背面淡黄色,中脉和侧脉明显隆起,两面
-
景东十大功劳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叶卵形,长17-30厘米,宽10-15厘米,具2-3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2-8厘米,上面深绿色,网脉扁平,显著,背面淡黄绿色,网脉明显隆起,叶轴粗2-3毫米,节间长3-5厘米;小叶具短柄,厚革
-
延安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约1米。老枝暗灰色或紫红色,近圆柱形或稍具棱槽,幼枝常紫褐色,光滑无毛,无疣点;茎刺单一,有时三分叉,淡黄色,长1-2厘米,偶长达5厘米。叶纸质,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4厘米,宽4-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中脉下部微凹陷,背面淡绿色,中脉
-
南川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湖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3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光滑无毛,幼枝灰色,具棱槽和稀疏细小疣点;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1-4厘米。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2.2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
-
滇西北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四川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枝无毛,棕灰色,具明显棱槽,偶有黑色小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0-15毫米,腹面具浅槽。叶纸质,狭倒卵形,长2-3.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扁平,
-
壮刺小檗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棕灰色,具条棱和黑色疣点,无毛,幼枝棕黄色,光滑无毛;茎刺粗壮,三分叉,长2.5-5厘米,腹面具槽。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暗栗色;中脉明显凹陷,侧脉通常12-15对,斜上至边缘网结,背
-
囊果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新疆国外分布: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5-20厘米。块根卵状、球状或不规则,直径2-5厘米,须根少而浅。茎圆柱形,基部常具光泽,浅棕褐色,基部有数枚披针形淡棕褐色鳞片。茎生叶2,互生,着生于茎顶部,叶柄长
-
异长穗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圆柱形、淡灰黄色,无疣点,幼枝微带红色,光滑无毛;茎刺单生,细弱,长2-8毫米,有时缺如。叶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扁平或微凹陷,侧脉和网脉明显,背面淡绿色,中脉明
-
阿尔泰牡丹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小草本,植株高约15厘米。根状茎块状,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地上茎直立,无毛,草质,草绿色。茎生叶1,生于茎顶,1回三出复叶,薄质,小叶掌状4-5全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5厘米,宽0.7-1厘米,全缘,先端钝圆,上面绿色,背面
-
南湖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台湾形态特征常绿矮小灌木。枝细弱,淡灰色,光滑无毛,具棱槽;茎刺三分叉,细弱,长1-1.5厘米,腹面具槽。叶革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急尖,具短细尖头,基部阔楔形,无毛,上面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