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椰子
酒瓶椰树干平滑,酒瓶状,中部以下膨大,近顶部渐狭成长颈状。叶聚生于干顶,羽状叶拱形、旋转,于基部侧向扭转而使羽片的叶面和叶轴所在的平面成45°,有时羽片和叶柄边缘略带红色。
- 拉丁名
- Hyophorbe lagenicaulis (L.H.Bailey) H.E.Moore
- 别名
- 酒假桄榔、果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
- 初生目
- 科
- 棕榈科
- 种
- 酒瓶椰
- 亚科
- 樟亚科 Subfam. Lauroideae
- 族
- 樟族 Trib. Cinnamomeae
- 属
- 鱼尾葵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酒瓶椰子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系棕榈科酒瓶椰属常绿观赏植物,因其茎干似酒瓶而得名。茎干短矮圆肥似酒瓶,高1~2.5米,最大茎粗38-60厘米。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40-60对,叶数较少,常不超过5片;小叶线状披针形,淡绿色。肉穗花序多分支,油绿色。浆果椭圆,熟时黑褐色。花期8月,果期为翌年3~4月。
生长习性
性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怕寒冷,耐盐碱、生长慢,冬季需在10℃以上越冬。
地理分布
原产马斯克林群岛,中国台湾、广西、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有引种栽培。
主要价值
酒瓶椰株形奇特,生长较慢,从种子育苗到开花结果,常需时20多年,每株开花至果实成熟需18个月,但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其形似酒瓶,非常美观,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棕榈植物。既可盆栽用于装饰宾馆的厅堂和大型商场,也可孤植于草坪或庭院之中,观赏效果极佳。此外,酒瓶椰与华棕、皇后葵等植物一样,还是少数能直接栽种于海边的棕榈植物。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选取优质的母树采种,盆播、箱播和床播均可。大量播种时苗床宜选水源近及地势平坦的砂质土壤,并稍有荫蔽处。播种前,种子酒瓶椰应进行温水浸种,以促进发芽。一般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30~35℃的温水中,浸泡48小时,搓去种子表皮的蜡质,取出后用纱布包好,每天早晚再用温水浸一次,保持种子湿润,当种子开始萌动时,即行播种。酒瓶椰种皮坚硬.也可在播前用利刀在芽眼附近削去一小片外果皮,然后用温水浸种,使其易吸水发芽。播种用土以素砂为宜,将种子顶端向上并排斜放于苗床上。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一倍,播后将盆、箱置于室内,保持室温25~30℃,半遮荫,保持土壤湿润。
栽培技术
酒瓶椰属典型的热带棕榈植物,我国除海南省以及广东南部、福建南部、广西东南部和台湾中南部可露地栽培外,北纬26°以北地区均需盆栽置温室越冬。栽培土质要求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排水需良好。栽后需遮荫保湿直到新根生长后才能转入全日照正常管理,夏秋两季生长旺盛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需定期追肥,可每月一次,秋末增施一次钾肥,提高耐寒力。酒瓶椰喜湿怕涝,梅雨季节易发生红叶螨危害。但若土壤太干,叶尖易枯焦,观赏价值降低。
-
袖珍椰子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盆栽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它茎干直立,不分枝,深绿色,上具不规则花纹。叶一般着生于枝干顶,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互生,深绿色,有光泽。长14~22厘米,宽2~3厘米,顶端两片羽叶的基部常合生为鱼尾状,嫩叶绿色,老叶墨绿色,表面有光泽,如蜡制品。肉穗花序腋生,
-
高山蒲葵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高20M,叶大如伞,果椭圆心形,长2-3M,紫黑色。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庭园观赏。病虫害防治
-
短轴省藤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带鞘茎粗8毫米,裸茎粗5毫米。叶羽状全裂,顶端延伸为具爪的长40厘米的纤鞭,着生羽片的部分长32厘米,每侧有5片几整齐排列的羽片;羽片披针形,颇纤弱,干后两面亮绿色或几乎苍白色,近等大或下部的稍小,长25厘米,宽3.2-3.5厘米,中部最宽,向两端变狭,先端渐
-
沼泽棕
形态特征茎细,丛生,高约12M,被棕红色叶鞘纤维所包裹。叶近圆形,宽60-90CM,掌状半裂,裂片先端尖锐、硬直,有撕裂,叶面有光泽,背面银灰色;叶柄两侧有带橙黄色锯齿状刺。果小,橙绿色,熟时黑色。生长环境喜光、稍耐寒。分布范围
-
燕尾山槟榔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高3米或更高,直径1-1.3厘米,密被紫色或紫褐色头屑状物,间有浅色的斑纹。叶鞘、叶柄和叶轴上均有褐色或红褐色的较粗的鳞秕状斑点。叶羽状,长50-60厘米,约有5对对生的羽片,顶部有一对羽片几乎为狭长方形,长约18厘米,宽约6厘米或更宽,先端截形,具锐齿裂,具
-
钩叶藤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植株比大钩叶藤小。叶的羽片部分长约2米,顶端具纤鞭,叶轴背面具稀疏单生的爪,两侧具一些小刺,下部羽片通常2-4片成组排列,上部羽片单生,不等距排列,羽片披针形,长50-55厘米,宽5-6厘米,向先端渐尖成钻状的硬尖,上面绿色,背面被白色微柔毛,边缘的肋脉比中脉
-
软叶刺葵
形态特征茎丛生,栽培时常为单生,高1-3米,稀更高,直径达10厘米,具宿存的三角状叶柄基部。叶长1-1.5(-2)米;羽片线形,较柔软,长20-30(-40)厘米,两面深绿色,背面沿叶脉被灰白色的糠秕状鳞秕,呈2列排列,下部羽片变成细长软刺。佛焰苞长30-50厘米,仅上部裂成
-
石山棕
形态特征植株矮,丛生,高0.5-1米,茎外倾或直立,很短,直径约3-5厘米,具密集的叶痕,茎通常为老叶鞘所包被而不明显。叶掌状深裂,扇形或近圆形,直径40-50厘米,深裂至3/4-4/5,具单折(罕为2折)的外向折叠的裂片20-26片,裂片宽约2.5厘米,先端具
-
瑶山省藤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叶羽状全裂,长1米以上,顶端不具纤鞭;羽片全部36片,不整齐排列,少数密集聚生,叶轴中部的间隔最大,指向不同方向,很纤弱,干后淡绿色或几为苍白色,背面略呈白色,两面无光泽,线形,最大的长45厘米,宽2.4厘米,向下部渐狭,楔形,顶部的长约20厘米,稍狭,上面有
-
华山竹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高约2米,直径约1.2厘米或更粗,有深褐色头屑状斑点,间有淡色斑点。叶鞘、叶柄和叶轴上均有褐色鳞秕。叶羽状全裂,长约55厘米,约有10对整齐排列的羽片,狭长方形,顶端一对羽片稍短,长约18厘米,宽2.5-3厘米,先端截状,具二锐裂的齿,以下的羽片稍长,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