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
诺丽果(Noni)是海滨木巴戟的果实。其果实具有富含人体细胞体细胞之成份,有强身的效果。生活在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岛屿的人民首先发现一种遍布该地的小型开花灌木灌木"诺丽树。当地人将诺丽果誉为植物之后、上帝的恩赐,用诺丽果树保健身体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诺丽果主要生长在南太平洋群岛,在世界其他热带区也可找到变种,变异的诺丽果。南半球的印度尼西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斐济,萨摩亚都盛产诺丽果,北半球的夏威夷群岛、东南亚的菲律宾,塞班岛、澳大利亚、泰国,柬埔寨,国内则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岛都有分布。
- 拉丁名
- Morinda citrifolia L.
- 别名
- 诺丽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茜草目
- 科
- 茜草科
- 种
- 海滨木巴戟
- 亚科
- 茜草亚科
- 族
- 巴戟天组
- 属
- 巴戟天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诺丽果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至小乔木,高1-5米;茎直,枝近四棱柱形。叶交互对生,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2-25厘米,两端渐尖或急尖,通常具光泽,无毛,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中脉上面中央具一凹槽,侧脉每侧6(-5或7)条,下面脉腋密被短束毛;叶柄长5-20毫米;托叶生叶柄间,每侧1枚,宽,上部扩大呈半圆形,全缘,无毛。头状花序每隔一节一个,与叶对生,具长约1-1.5厘米的花序梗;花多数,无梗;萼管彼此间多少粘合,萼檐近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长约1.5厘米,喉部密被长柔毛,顶部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毫米;雄蕊5,罕4或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长约3毫米,花药内向,上半部露出冠口,线形,背面中部着生,长约3毫米,二室,纵裂;花柱约与冠管等长,由下向上稍扩大,顶二裂,裂片线形,略叉开,子房4室,有时有1-2室不育,每室具胚珠1颗,胚珠略扁,其形状随着生部位不同而各异,通常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横生,下垂或不下垂。果柄长约2厘米;聚花核果浆果状,卵形,幼时绿色,熟时白色约如初生鸡蛋大,径约2.5厘米,每核果具分核4(-2或3),分核倒卵形,稍内弯,坚纸质,具二室,上侧室大而空,下侧室狭,具1种子;种子小,扁,长圆形,下部有翅;胚直,胚根下位,子叶长圆形;胚乳丰富,质脆。花果期全年。
产台湾、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等地。生于海滨平地或疏林下。分布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经中南半岛,南至澳大利亚北部,东至波利尼西亚等广大地区及其海岛。
果实可吃,树干通直,树冠幽雅,在东南亚常种于庭园。根、茎可提取橙黄色染料。皮含袖木醒二酚(Soranjidiol)、巴戟醌(Morindone),印度尼西亚民间作药用。
生长环境
根据二份针对诺丽产地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研究结果一致评定印度尼西亚生长的诺丽果质量是最好的。成熟的果实具有强烈的独特味道,因此又被称为“乳酪果”,果实虽然味道不太好,不过在作物歉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为救荒的食物。新鲜或煮过的果实在某些太平洋岛屿也被当地人拿来当做主食食用。东南亚与澳洲原住民会以鲜果沾盐生食或是将果实加入咖哩内一起煮食。种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过。织叶蚁特别喜欢在檄树上筑巢,织叶蚁会利用檄树的叶子做巢,而这些蚂蚁也会保护檄树,会驱除一些对檄树有害的昆虫。檄树果实的味道也会吸引果蝠前来食用,而果蝠会帮助散播檄树的种子。
诺丽果由开花至成熟期需时90天。同一株诺丽果树结有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实。一年365天,天天可以采到成熟的果实。诺丽树属常绿乔木,可生长至15—20尺高,叶呈椭圆形,花白色,果熟后呈黄色,大小约如马铃薯。
诺丽果树生长在南太平洋群岛。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有着湛蓝的海水、细软的沙滩和青翠欲滴的绿色,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没有核试验,被世界誉为世界上最后的“人间天堂”。
主要价值
诺丽果提取物是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保护心肌细胞作用,可调节受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
水杨梅
简介水杨梅,有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rubellaHance),和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tetrandrus(Roxb.)Ridsd.etBakh.f.)又名:细叶水团花、水杨柳,为茜草科水团花属落叶小灌木。多分布於南、北温带或北
-
黄栀子
形态特征常绿灌术,高1.5~2m,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印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短柄;托叶膜质。花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
-
水横枝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4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线,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6裂,肉质。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喜空
-
希茉莉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植株高2~3米,分枝能力强,树冠广圆形;茎粗壮,红色至黑褐色。叶四枚轮生,长披针形,长15~17厘米,宽5~6厘米,纸质,腹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面较粗糙,全缘;幼枝、幼叶及花梗被短柔毛,淡紫红色。聚伞圆锥花序,顶生,管状花长2.5厘米,橘红色。花
-
白蟾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栀子)不同之处在于花重瓣。生长环境阔叶林中,林窗,林缘,林中,路边阴湿地,山谷林下,山坡,山坡灌丛,山坡灌木林中,山坡松林中,山坡阴湿地,溪边,栽培。分布范围国内分布于陕西省
-
中粒咖啡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高4-8米;侧枝长下垂,基部平滑,表皮灰白色,嫩枝无毛,压扁形。叶厚纸质,椭圆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6-12厘米,顶端急尖,渐尖部分长10-18毫米,基部楔形,有时稍钝,全缘或呈浅波形,两面无毛,下面脉腋内无小窝孔或具无丛毛的窝孔;
-
多花水锦树
形态特征本亚种与原亚种不同的是花序无毛或有微柔毛;花萼无毛或有极稀疏的短柔毛;花冠裂片外面有糙伏毛。本亚种与东方水锦树不同的是花冠裂片外面有糙伏毛。花期7月。染色水锦树(原亚种)灌木或乔木;小枝被柔毛。叶对生,纸质或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卵形或
-
四叶律
形态特征多年生、丛生直立草本,高5—50厘米,有红色丝状根。茎有4棱,不分枝或稍分枝,常无毛或节上有微柔毛。叶纸质,4片轮生,叶形变化较大,常在同一株内上部与下部的叶形均不同,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6—3.4厘米,宽2—6毫米,顶端尖或稍钝,
-
矮仙丹
生长环境日照需充足,耐旱喜高温。分布范围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主要价值花瓣四片或五瓣,聚生成团,花姿娇艳,花期长,适合庭院美化、盆栽或切花。用途:庭园树、绿篱、盆栽
-
福建拉拉藤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有4角棱,无毛。叶纸质,4片轮生,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5-5.5厘米,宽0.6-2.5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稍尖,基部急尖,在茎下部的叶常较小,阔卵形,顶端钝,边缘不反卷,有或无向上的糙硬毛,在两面脉上有疏的短糙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