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荚蒾
淡黄荚蒾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淡黄荚蒾相似植物
淡黄荚蒾基本信息
学名ViburnumlutescensBlume
别名黄荚蒾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荚蒾族Viburneae
荚蒾属Viburnum
大叶组Sect.Megalotinus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可达8(-11)米;当年小枝疏被簇状短毛,后变无毛;二年生小枝灰白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圆筒状;枝浅褐色或深褐色。芽鳞被褐色簇状短毛。叶亚革质,宽椭圆形至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7-15厘米,顶端常短渐尖,基部狭窄而多少下延,边缘,基部除外有粗大钝锯齿,齿端微凸,嫩时下面被极稀簇状短毛,后变无毛,侧脉5-6对,弧形,连同中脉下面凸起;叶柄长1-2厘米,无毛。聚伞花序复伞形式,或有时因居中的一辐射枝较余者略伸长和粗壮,故花序外观带圆锥式,直径4-7厘米,被簇状短毛,总花梗长2-5厘米,第一级辐射枝4-6条,通常5条,长短不一;花芳香;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5毫米,无毛,萼齿三角状卵形,顶钝,略短于萼筒;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5毫米,筒长约1.5毫米,裂片宽卵形,顶钝形,长约等于筒,开展;雄蕊稍高出花冠,长约3毫米,花药宽椭圆形。果实先红色后变黑色,宽椭圆形,长6-8(-10)毫米,直径3-4毫米;核宽椭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矩圆状椭圆形,有1条宽广腹沟和2条背沟。花期2-4月,果熟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广东和广西。生于山谷林中和灌丛中或河边冲积沙地上,海拔180-1000米。分布于中南半岛、缅甸、马来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
-
罗望子
罗望子一般指酸豆。
-
大叶水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海南、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北至双柏、昆明)、西藏。国外分布:热带喜马拉雅山区、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江北部及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也有。形态特征乔木,高约15米,胸径15-30厘米;树皮灰色;小枝
-
陇川秋海棠
陇川秋海棠基本信息学名BegoniaforrestiiIrms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
绝伦杜鹃
基本信息学名RhododendroninvictumBalf.f.etFarre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
-
奇瓣马蓝
基本信息学名Pteracanthuscognatus(R.Ben.)C.Y.WuetC.C.Hu别名奇瓣紫云菜(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光盘)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
-
法利莠竹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节处生根并分枝,高50-80厘米,直径约1.5毫米。叶鞘短于其节间,被毛;叶舌长约0.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3-4毫米,上面生疣基柔毛。总状花序长约8厘米,4-5枚近指状排列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细长,等长或稍长于其小穗,下部具纤毛
-
乌木
形态特征无茎。叶呈莲座状紧密排列,无柄,三角形至卵形,渐尖,近乎无粉,叶面灰绿色,叶缘及叶背上部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展现尤为浓重的深棕色或黑棕色。蝎尾状聚伞花序,腋生。来源世界多地有人工栽培。无具体野外分布记录。1992年国际多肉植物引介项目(I
-
黄花水龙
基本信息学名Ludwigiapeploides(Kunth)Kaven别名卵叶水丁香(台湾植物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矮金莲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根状茎短。茎高5-17厘米,不分枝。叶3-4枚,全部基生或近基生,长3.5-6.5厘米,有长柄;叶片五角形,长0.8-1.1厘米,宽1.4-2.6厘米,基部心形,三全裂达或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菱状倒卵形或楔形,与侧生全裂片通常分开,
-
叉枝斑鸠菊
叉枝斑鸠菊基本信息学名Vernoniadivergens(DC.)Edgew.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