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冬青
沙冬青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沙冬青相似植物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Maxim.exKom.)Chengf.),又称蒙古黄花木、冬青、蒙古沙冬青。常绿灌木,高达2m,冠幅约3m。分布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地海拔1000至1200米低山地带。为常绿超旱生植物。喜沙砾质土壤,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花开4、5月,7月果熟。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沙冬青形体特征常绿灌木,高1.5-2米,粗壮;树皮黄绿色,木材褐色。茎多叉状分枝,圆柱形,具沟棱,幼被灰白色短柔毛,后渐稀疏。3小叶,偶为单叶;叶柄长5-15毫米,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托叶小,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贴生叶柄,被银白色绒毛;小叶菱状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3.5厘米,宽6-20毫米,两面密被银白色绒毛,全缘,侧脉几不明显,总状花序顶生枝端,花互生,8-12朵密集;苞片卵形,长5-6毫米,密被短柔毛,脱落;花梗长约1厘米,近无毛,中部有2枚小苞片;萼钟形,薄革质,长5-7毫米,萼齿5,阔三角形,上方2齿合生为一较大的齿;花冠黄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倒卵形,长约2厘米,翼瓣比龙骨瓣短,长圆形,长1.7厘米,其中瓣柄长5毫米,龙骨瓣分离,基部有长2毫米的耳;子房具柄,线形,无毛。荚果扁平,线形,长5-8厘米,宽15-20毫米,无毛,先端锐尖,基部具果颈,果颈长8-10毫米;有种子2-5粒。种子圆肾形,径约6毫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分布区为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7月平均温22~25℃,1月平均温-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于夏季。沙冬青为常绿超旱生植物,这与当代气候条件显然是不协调的,反映其残遗种的特征。喜沙砾质土壤,或具薄层覆沙的砾石质土壤,不见于沙漠或石质戈壁。多生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涧盆地,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果实成熟。种子成熟较好,发芽率85~90%,发芽势为3天,在温室22~26℃条件下,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出土整齐。种子耐贮藏,发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温不受冻害。沙冬青体内含有黄花木素、拟黄花木素等强生物碱,绵羊、山羊偶尔采食其花后则呈醉状,采食过多可致死。
分布范围沙冬青分布于内蒙古潮格旗、磴口、乌海、贺兰山、鄂托克旗、吉兰太、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宁夏陶乐、吴忠、中卫和甘肃民勤、兰州等地。
保护状况物种现状
沙冬青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为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由于过度樵采,沙冬青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日趋缩小,若不加强保护,将面临着逐渐灭绝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1000,海拔上限(米)1200。
对沙冬青进行研究保护和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种质资源价值。沙冬青是中国新疆重点保护植物中的二级保护植物,是第三纪遗留植物,在中国国内仅在克孜勒苏自治州境内有分布,是世界稀有珍贵的种质资源,对于它的保护、开发和研究,无疑对于保护植物物种,研究历史、地理学、古生物学和古地质学等都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次是对绿化荒漠山川的生态建设意义。我国北方其它省区虽有杜鹃、乌饭树等一些常绿阔叶树种,沙冬青却是自治区唯一常绿阔叶灌木,有庞大的根系,有适应严酷环境的生理生态特点,叶组织内有大量粘液细胞,可以生存在极端干旱的荒山和石质戈壁上,防风固沙性能好,生态效益巨大,是绿化荒漠山川的优良树种,对绿化干旱山川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保护价值保护价值沙冬青对于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三纪气候特征,特别是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应在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樵采。此外还应扩大栽培范围。
栽培技术容器育苗
在容器育苗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即先用凉水浸泡种子数分钟后,倒出凉水,改用50~60℃的温水浸种,并均匀搅拌,涝出批粒,待自然冷却后,每天换清水2次,浸泡2~3天后,将吸胀的种子捞至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放置在麻袋夹层中,进行催芽处理,每天向麻袋上部洒水2~3次,保持较高湿度和通气条件,并经常翻动种子,使种子出芽整齐,也可防止种子霉烂。在温度保持20~25℃的情况下,4~6天种子即可露白达60%~70%后,可进行播种。
容器育苗可采用高6.5(18cm的容器塑料袋。营养配制采用70%的山坡草皮熟土、加入厩肥20%、过磷酸钙3%,硫酸亚铁0.5%,锯末或蛙石6.5%。用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营养士消毒,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勺子挖去上部中间部分再用lm粗的小木棍在凹处来回摇动,使其成为凹陷漏斗形状,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在容器袋内2~3粒,后用蛭石覆盖1~1.5cm,根据湿度情况,每天喷水数次,待7~10天后幼苗可全部出齐。
容器育苗有着其它育苗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幼苗出苗整齐,苗木大小均匀,在移植造林中不易伤根,造林成活率高,在育苗过程中更要加强水、肥管理,特别要注意控制好水分的管理,增施叶面喷肥。
直播造林
沙冬青露地育苗移植造林不易成活,通常采用雨季直播造林,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50~60℃的温水浸泡一昼夜为宜,捞出批粒,进行上述方法消毒,沙冬青发芽率高,种子吸水力强,发芽快,出苗整齐,为直播造林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林前要深整地,蓄水保墒,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可在春季直播,一般多在8~9月份雨季抢播,以土壤经透雨后的雨季后期较好。雨季早期天气热,地表易干燥,种子播的浅,易遭旱害,播的深土壤易板结,幼芽不易顶出。雨季后期,墒情好,气温低,蒸发量减少,幼苗不致旱死,比早播的成效好。条播造林,每米播种沟以30~40粒种子为宜。穴播造林,每穴以6~10粒种子为宜。覆土厚度2cm为宜。播种后用草、锯末等进行覆盖,以利于土壤湿润、减少土壤蒸发,减免雨水冲刷、防止土壤板结、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作用。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一般播后7~10天幼苗即可出土。
幼林抚育
(1)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是幼林郁闭前的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松土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为土壤大量接纳降水及微生物活动创造条件;除草可消除杂草根系与林木争水、争肥,和对幼林遮蔽阳光,压抑生长的威胁。松土除草的年限应根据林木生长快慢而定,一般应到幼林郁闭时为止。在开头几年松土除草应不少于三次。在松土时,应结合进行培修田埂、扩除、扩穴工作,增加林木营养面积,提高保土保水效益。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采用施肥、灌水等措施。试验证明,分别采用施肥或灌水时,均可使林木生长量提高30%~50%,甚至提高几倍。
(2)管护措施据资料报导,沙冬青体内含有强生物碱,牛、羊、兔不啃食,易于保护。据我们对沙冬青试验荃地多年观察发现,野兔在春季爱啃食沙冬青嫩梢及花蕾;黄鼠爱啃食花蕾和未成熟的种子,因此,必须采取加强保护措施,一般在植株上涂抹或喷涂防啃剂效果显著。
沙冬青抗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有资料显示,沙冬青有木虱虫害,发现后应及时防治,避免蔓延。
-
合欢
形态特征合欢,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总花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
-
偏斜锦香草
种名:偏斜锦香草学名:PhyllagathisplagiopetalaC.Chen别名:科:野牡丹科属:锦香草属产地分布:产湖南南部及广西东北部。形态特征:亚灌木,高30-40厘米,具地下走茎;茎
-
圆叶老鹳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新疆伊犁。国外分布:广布于东欧,南欧,西亚至中亚。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约15厘米。根纤细,直立,茎单一,具细条纹,从基部起假二叉状分枝,被倒向开展的短柔毛,上部混生开展的细腺毛。基生叶早枯,茎生叶对生;托叶三角状卵形,半透
-
狭叶酸模
学名:RumexstenophyllusLedeb.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蓼目Polygonales蓼科Polygonaceae
-
羽轴丝瓣芹
产地分布:产我国西藏(林芝、朗县、墨竹工卡)。分布于锡金、印度。形态特征:矮小草本,高15—25厘米。根块状,径约5毫米。茎单生,细弱,基部不分枝,上部有少数分枝,无毛。基生叶的叶柄纤细,长约5厘米,叶鞘短,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呈阔三角形,1—2回羽状分
-
腺缘山矾
植物资料腺缘山矾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门英文名Angiospermae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纲英文名Dicotyledoneae目中文名菫菜目目英文名Violales科中文名山矾科科拉丁名Symplo
-
小仙鹤藓
产地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韩国、日本、泰国形态特征孢子球形或近球形,黄绿色,有少数褶皱,直径11.0~13.0um,在SEM下有棒状的疣,疣排列规则,疣之间距离约0.15um。孢子纹饰有些部分脱落较为光滑生长习惯
-
美花隔距兰
美花隔距兰种名:美花隔距兰学名:Cleisostomabirmanicum(Schltr.)Garay别名:科:兰科属:隔距兰属产地分布:产海南(五指山一带)。海拔、生境不详。分布于越南、缅甸。模式标本采自缅甸。形态特征:
-
黑风藤
黑风藤种名:黑风藤学名:Fissistigmapolyanthum(Hook.f.etThoms.)Merr.别名:科:番荔枝科属:瓜馥木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国外分布:越南,缅甸和
-
单脉鳞毛蕨
学名Dryopterispolylepis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